笔下文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莲花楼之红绸故人归 > 第二百六十四:白头偕老,多子多福

第二百六十四:白头偕老,多子多福(1 / 2)

方多病那双瞪大的眼睛里闪烁着毫不掩饰的好奇与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传说中神秘莫测的灵渡阁总部。

李寻渡见他这副模样,不由轻笑摇头,语气带着几分安抚,也带着几分不欲多言的淡然:“倒也没传闻中那么神秘。只是灵渡阁下设各司,诸如毒、器、情报等,皆有独立分部处理日常事务,若非必要,极少需要前往总部。久而久之,知道具体位置的人自然就少了些。”

她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李莲花这十年间沉溺于寻找师兄单孤刀的下落,对江湖上新起的势力风云知之甚少,方多病却是清楚那些隐秘传闻的。

灵渡阁初立那年,势头极猛,几乎抢走了江湖上近半情报生意,自然引来了原有势力的忌惮与不满。

当时,并非没有人打探到总部所在,意图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势力一个惨痛教训。然而,所有派往灵渡阁总部的人,无论身手高低,背景如何,最终都如同石沉大海,再无音讯。

若说这其中没有李寻渡这位阁主,以及燕敖、苏木、商隐等几位司主的手段,方多病是万万不信的。

不过,方多病自认如今与李寻渡是站在一边的,心中非但不觉得灵渡阁手段狠厉,反而生出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正是因为他们足够强大,才没让人轻易欺负了去,护住了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

谈笑间,几人也用完了这顿稍晚的早饭。

燕敖惦记着为明日解毒做准备,拉着方多病,说要带他去购置些特殊药材和器物。

李寻渡与李莲花左右无事,便也一同出了莲花楼,往城中走去。

时近腊月,今年的冬日来得又早又急,寒意凛冽。

城内街道两旁的人家已开始陆续准备过冬需要的物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忙碌而期待的气息。

李寻渡与李莲花在城门口便与风风火火的燕敖、方多病分开了,两人顺着熙攘的人流,信步走向城中最为繁华的街道。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色商品琳琅满目。

李寻渡的目光缓缓掠过那些售卖胭脂水粉、布匹杂货的摊子,最终停留在一个不甚起眼的发簪摊上。

摊子后面,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伯,他双眼微阖,眼珠浑浊,似乎目不能视。可他布满老茧的双手却异常稳定而灵巧,正娴熟地雕刻着手中一块纹理细腻的木料,木屑纷飞间,一支发簪的雏形已隐约可见。

李莲花见李寻渡驻足不前,目光凝在某一处,连自己唤了她几声都未曾听见,不由有些讶异。

他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只见那处只有一个颇为寻常的发簪摊子,摊主是位目不能视的老者。

他走近她身侧,温热的呼吸轻轻拂过她的耳畔,低声问:“阿渡,可是有什么想要的?”

李寻渡被这靠近的声音惊醒,眼底一丝几不可察的波澜迅速隐去,她侧首对他掩饰般地笑了笑,语气轻松:“没什么,只是看那位老伯刻簪子的手法娴熟,一时看入神了。”

李莲花总觉得她方才似乎有些被自己吓到了,可按阿渡的内力,不应该如此。而且看她神色如常,便也按下心头那点异样,唇角含笑:“既然觉得有趣,那便去瞧瞧。若有喜欢的,我送与阿渡,如何?”

他这话带着显而易见的宠溺,李寻渡心底那点微澜彻底平复,点了点头,眼底漾开真实的期待与笑意:“好。”

见她展颜,李莲花也不由得笑意加深,两人便并肩朝着那小摊走去。

摊位后的老伯虽目不能视,感觉却十分敏锐。一阵清冽中带着淡淡莲香的微风袭来,他便知有客到了。

他停下手中刻刀,抬起那双无神却似乎能感知方位的眼睛,朝着李莲花二人所在的方向,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

“二位客人,可以随意看看有没有合眼缘的。老汉我眼睛不便,你们若有看中的,与我说说花样便好,我再告知二位价格。”

李寻渡与李莲花相视一笑,极有默契地一同在摊前蹲下身,一边打量着摊上摆放的各式木簪、玉簪,一边与老伯闲话。

李寻渡拿起一支雕着缠枝莲纹的木簪,触手温润,雕工精细,她语气关切地问道:“阿伯,您眼睛不便,怎么还独自出来摆摊?家中儿女呢?可是有什么难处?”

老伯闻言,脸上的皱纹舒展开,露出一个豁达而温暖的笑容:“多谢姑娘关心。我家中儿女皆已成人,也都孝顺。只是人老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不瞒二位,我年少时,老伴就总夸我雕刻簪子的手艺好,我当时还夸下海口,说将来定要为她开一家专卖簪子的铺子。可惜啊,年轻时为了生计奔波,这承诺一拖就是几十年,始终没能实现。”

“如今老了,时间反倒多了起来,便出来摆个小摊,卖卖簪子。不为赚多少银钱,只当是……圆了当年给她许下的那个诺言。”

他话语平和,却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深情。

李莲花静静听着,目光扫过摊位,只见各式簪子摆放整齐,却未见老伯口中那位老伴的身影,不由问道:“老伯有此心意,实在令人动容。却不知……阿婆今日怎未同来?”

老伯闻言,脸上那温和的笑容渐渐淡去,染上了深切的思念与难以抹去的哀伤。他无神的眼睛望着虚空处,仿佛能穿透时光,看到那个早已远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