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54章 五行艾灸,温通脏腑

第54章 五行艾灸,温通脏腑(1 / 2)

第54章:五行艾灸,温通脏腑

深秋的风卷着枯叶掠过岐下的医庐,轩辕正对着案上的经络图凝神细思。案上摆着几束晒干的艾草,叶片虽已枯黄,却仍散发着淡淡的辛香,那是他从南疆带回的品种,茎粗叶厚,比寻常艾草更耐燃烧。

“师父,您看这处穴位。”一旁的弟子雷公指着图中脾经的太白穴,眉头微蹙,“前日那个腹胀的妇人,按您说的揉了这处,虽有缓解,却总不见根除。她总说肚子里像揣了块冰,便是喝了热汤也暖不透。”

轩辕抬头看向窗外,几株老槐树的叶子已落得差不多,露出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摇晃。“深秋气寒,地脉收引,人身的阳气也跟着内敛。那妇人本就脾虚,脾属土,主运化,土性喜温恶寒,这会儿阳气不足,就像田里没了阳光,庄稼自然长不好。”他拿起一根艾草,指尖捻着干枯的叶片,“光靠按揉,力道浅了,怕是难抵这股寒气。”

雷公眼睛一亮:“师父是说,用艾灸?”

“正是。”轩辕点头,将艾草凑到鼻尖轻嗅,那股辛香仿佛带着暖意,“艾草性温,燃烧时火力温和而持久,能穿透皮肉,直抵脏腑。咱们之前用它灸过关节,治风寒湿痹效果显着,如今用来温通脏腑,想必也能见效。”

他起身走到药架旁,取下一个陶制的小罐,里面装着打磨光滑的鹅卵石。“这是从东方海滨带回的砭石,性寒凉,能清热;可这艾草,却是性温热,能补火。一寒一热,皆是医道,就看用在何处,如何搭配。”

正说着,屋外传来一阵咳嗽声,伴随着拐杖点地的笃笃声。轩辕推门一看,是住在山脚下的老丈,裹着厚厚的麻布,脸色苍白,嘴唇发青,每走一步都要停下喘口气。

“轩辕先生,”老丈声音发颤,“这几日天一转凉,我这腿就像冻住了似的,迈不开步,夜里更是冷得睡不着,腰也跟着疼。”

轩辕扶他进屋坐下,伸手按了按他的膝盖,触感冰凉。“老丈莫急,我看看脉。”他指尖搭在老丈腕上,只觉脉象沉细,如石投深潭,良久才搏动一下。“您这是肾阳不足啊。肾属水,水性本寒,全靠一点真火温煦,如今这火弱了,水就成了寒冰,腰膝自然畏寒。”

老丈叹了口气:“前几年还能上山砍柴,如今走几步都费劲,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别这么说。”轩辕温声道,“我有个法子,或许能帮您。”他转身对雷公说:“取三钱艾草,揉成麦粒大小的艾炷,再备些姜片。”

雷公应声而去,轩辕则扶着老丈在榻上躺好,褪去他的鞋袜,露出干瘦的脚踝。他在脚踝内侧找到一个凹陷处,用指尖按了按:“这里是肾经的太溪穴,属水穴,是肾的本源所在。咱们就在这儿施灸,借艾草的火气,补补肾里的真火。”

老丈有些犹豫:“用火烤皮肉,会不会疼啊?”

“放心,”轩辕笑了笑,“我会在穴位上垫一片姜片,既能隔开火气,又能借姜的辛温助药力,只会觉得暖,不会疼。”

说话间,雷公已取来艾草和姜片。轩辕将姜片切成薄片,轻轻贴在太溪穴上,又取一个艾炷放在姜片中央,用打火石点燃。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艾炷,发出细微的噼啪声,一股更浓郁的艾香弥漫开来。

起初,老丈还紧张地攥着拳头,片刻后,他忽然“咦”了一声,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这股热流……顺着腿往上走呢,像揣了个小暖炉,舒坦。”

轩辕俯身观察艾炷燃烧的情况,不时用镊子拨一下灰烬:“火力要匀,不能太猛,不然会灼皮肤;也不能太弱,不然药力到不了深处。就像冬日烤火,离得太远不暖,离得太近又会烧着衣裳。”

艾炷燃尽,轩辕又换上一个,继续灸着。他一边操作,一边对雷公讲解:“五行之中,肾属水,艾灸属火,水火本是相克,可在这里,却是火能温水。就像寒冬里,用柴火加热冰湖,湖水化了才能滋养万物。这就是‘以火补火’,借天地草木的阳气,补人体脏腑的阳气。”

雷公在一旁认真记录:“艾灸太溪穴,温补肾阳,治腰膝畏寒……”

“不止于此。”轩辕补充道,“你看这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汇聚的地方。就像国家的都城,政令从这里发出,传遍全国。灸原穴,能直接调动脏腑的元气,比寻常穴位见效更快。”

两个艾炷燃尽后,轩辕取下姜片,老丈的脚踝处已泛起淡淡的红晕。“您试试动动腿。”

老丈试着抬了抬腿,惊喜道:“真不那么沉了!腰也松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