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33章 诊法融合,望闻问切

第33章 诊法融合,望闻问切(1 / 2)

第33章:诊法融合,望闻问切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轩辕已带着弟子们在临时搭建的医庐前忙碌起来。昨日从北方部落传来消息,说有位老猎手近来总觉得浑身乏力,吃不下东西,夜里还常常咳嗽,部落里的医者按寒症调治了半月,却不见好转,便托人来请轩辕看看。

“先生,这北地的病症果然蹊跷,”随行的弟子雷公一边整理着带来的草药,一边忍不住说道,“前几日那位妇人腹痛,面青如草,您一摸脉就说是寒凝血瘀,用了温经的草药,当天就见轻了。可这老猎手的病,听着倒像是虚症,却又不敢断定。”

轩辕蹲下身,仔细看着医庐外晾晒的草药,指尖拂过带着晨露的艾叶,轻声道:“北地苦寒,百姓多耐寒,可这‘寒’也分表里。有的是外寒侵体,比如受了风雪,脉象多浮紧;有的却是内里虚寒,就像炉火快灭了,脉象沉细。单靠听来的症状,确实难断,还得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才行。”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只见两个年轻后生搀扶着一位老者慢慢走来。那老者身形消瘦,裹着厚厚的兽皮,却还是不住地缩着脖子,脸色蜡黄中透着几分苍白,嘴唇干裂,走起路来脚步发飘,每走几步就忍不住咳嗽几声,咳得身子都要弯下去。

“轩辕先生,可把您盼来了,”为首的后生一见到轩辕,连忙作揖,“这是俺们部落的老猎手,年轻时弓箭射得准,可这半年来,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您快给瞧瞧吧。”

轩辕连忙迎上去,扶着老者在医庐里的草席上坐下,柔声道:“老丈别急,先歇口气,我问你几句话。”他示意雷公取来陶罐,倒了碗温热的米汤递过去,“先喝点米汤润润喉。”

老者接过碗,双手微微发颤,喝了几口米汤,喘息才平稳了些。轩辕在他对面坐下,目光先是落在老者的脸上——这便是他从北方医者那里学来的“望”。他记得北方那位老医者说过,看面色就像看牛羊的毛色,健康的牛羊毛色光亮,生病的就黯淡无光,人也一样。

此刻,老者的脸颊没有一点血色,只有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像是熬夜多了的样子;额头的皮肤松弛,带着深深的皱纹,却不像同龄人那样透着风霜的硬朗,反倒像是被抽干了精气;再看舌苔,轩辕让老者张开嘴,只见舌面淡白,几乎没有血色,边缘还有些齿痕。

“望”了片刻,轩辕又凑近了些,这便是“闻”。他先是听老者的呼吸,吸气时细弱,像是风箱漏了气,呼气时却带着些杂音,不像常人那样顺畅;再闻气味,老者说话时,口气里带着淡淡的腐味,不是食物积滞的酸腐,倒像是久不愈合的伤口散出的气息。

“老丈,”轩辕放缓了语气,开始“问”,“你这乏力的毛病,是一下子就犯了,还是慢慢加重的?”

老者咳了两声,声音沙哑:“是慢慢重起来的。起初就是觉得打猎回来,比往常累些,后来连拉弓都觉得胳膊沉。”

“那饮食呢?”轩辕继续问道,“胃口如何?爱吃热的还是凉的?”

“别提了,”老者叹了口气,“以前一顿能吃两个烤饼,现在半个都咽不下去,总觉得胸口堵得慌,吃点热的能舒服些,凉的一口都碰不得。”

“夜里咳嗽的时候,有没有痰?痰是什么颜色?”

“有痰,稀稀的,像清水,有时候还带点白沫子,”老者想了想,又补充道,“夜里总觉得身上冷,盖着厚被子也不顶用,后心像是揣了块冰。”

雷公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在兽皮制成的“纸”上划过,留下深深的刻痕。轩辕看他记完,才伸出手,轻轻握住老者的手腕——这便是“切”脉。

他还记得第一次在北方学脉诊时的情景。那时北方的医者让他伸出手,指尖搭在他的手腕内侧,说:“这里是‘脉’,像河流一样,水流急了是热病,水流慢了是寒病,水流细了是虚症。”当时他还觉得新奇,如今指尖传来的触感,果然像一条快要干涸的小溪,脉象又细又弱,跳得缓慢,每一次跳动都带着气若游丝的无力。

“先生,怎么样?”等轩辕松开手,雷公忍不住问道。

轩辕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医庐外,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沉思。晨光透过薄雾洒在他身上,他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砭石——那是从东方部落带回来的,边缘被磨得光滑。

“你们看,”轩辕转过身,指着不远处的几棵树说道,“那棵松树,根深叶茂,就算经了风雪也挺拔,这是气血充足的样子;旁边那棵枯树,叶子黄了,枝干也弯了,像是被虫蛀了根,这便是内里亏虚了。老丈这病,就像那枯树。”

他回到医庐,对众人说道:“方才望他面色,蜡黄带白,舌淡有齿痕,这是‘望’而知其虚;听他呼吸微弱,咳声无力,口气带腐,这是‘闻’而知其衰;问他饮食,知其纳差喜温,畏寒夜咳,这是‘问’而知其寒;切他脉象,沉细而弱,这是‘切’而知其虚。四样合起来看,不是外寒,而是内里虚寒,尤其是脾肺两虚。”

雷公恍然大悟:“难怪部落里的医者按寒症治不好,原来不是外寒,是内里的火快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