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探寻病因,追问本源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医庐后院的药圃已泛起湿润的绿意。轩辕蹲在田埂边,指尖轻轻拂过一株刚冒芽的柴胡,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他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药圃,眉头却微微蹙着——这里培育的每一株草药,都能对应某种病症,可疾病究竟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像一根细刺,在他心头盘桓了许久。
“先生,今日的药已经煎好了。”阿木端着一个陶盆走来,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十几个陶碗,热气氤氲中飘来甘草与桂枝的混合香气。他见轩辕望着药圃出神,脚步放轻了些,“昨日来的那位咳嗽患者,按您开的方子喝了两剂,今早说好多了。”
轩辕回过神,接过一碗药汤,放在鼻尖轻嗅。药香醇厚,配伍比例恰到好处——这是他根据患者痰白清稀、畏寒无汗的症状,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的方剂,专为风寒束肺而设。可他心里清楚,这方子能缓解症状,却未必能说清“风寒为何会侵入人体”。
“阿木,你说,人为什么会生病?”轩辕忽然问道。
阿木愣了一下,挠了挠头。他跟着轩辕学医已有五年,诊治过的病患不下百例,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大概是……不小心淋了雨,或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吧?”他迟疑着回答,又补充道,“岐伯先生不是说过,‘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吗?应该是人的气血弱了,才会让病邪钻了空子。”
轩辕点点头,却没说话。他站起身,沿着药圃的田埂慢慢走着。脚下的泥土带着雨后的湿润,踩上去软软的。药圃里的草药长势正好:黄芩的叶片呈披针形,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透着一股清苦的气息;枸杞的枝条上挂着晶莹的露珠,紫红色的果实藏在绿叶间,像一串串小灯笼;而角落里的艾草长得格外茂盛,叶片厚实,散发着独特的芳香——这些草药,有的能清热,有的能滋补,有的能祛湿,可它们终究是“治病”的,而非“防患”的。
“若是能找到生病的根源,是不是就能让人少生病,甚至不生病?”轩辕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他想起自己刚跟着岐伯学医时,看到部落里有人因为一场风寒就卧病不起,有人吃了不熟的肉食上吐下泻,还有的孩子莫名发起高烧,浑身滚烫……那时他只想着如何用草药治好他们,可随着医道日渐精进,他越来越觉得,仅仅“治病”是不够的。
就像去年那场沼泽边的怪病,若不是及时发现腐虫,就算用再多苍耳和苦参,也只能治一人,不能保一族。后来推广用石灰驱虫、远离沼泽,才真正断了病源。这让他明白,找到病因、阻断病源,比单纯用药更重要。
“先生,您看这个。”阿石拿着一卷竹简跑过来,额头上还带着汗,显然是刚从传习堂过来。竹简上是他昨夜整理的医案,“这是近半年来部落里的患病记录,我按症状分了类,您要不要看看?”
轩辕接过竹简,在一块平整的青石上坐下,仔细翻阅起来。阿石的字迹还算工整,每一条记录都写着患者的姓名、病症、用药及预后:
“三月初五,部落西头的老丈,腹泻三日,粪便稀如水,伴腹痛。查其饮食,曾食隔夜兽肉。予马齿苋捣汁服之,两日愈。”
“四月廿二,孩童阿狗,发热无汗,鼻塞流涕,手足冰凉。其母言,前日随父入山狩猎,淋了场春雨。予麻黄汤两剂,汗出热退。”
“五月初七,神农部落送来的妇人,关节肿痛,遇寒加重,屈伸不利。观其居所,靠近溪水,常年潮湿。予雷公藤炮制后配伍当归、牛膝,连服半月,肿痛渐消。”
轩辕一条一条看着,指尖在竹简上轻轻点着。这些记录像一串散落的珠子,他隐隐觉得有根线能将它们串起来。他将相似的病症归类:因饮食不当致病的,多为腹痛、腹泻;因外感风寒致病的,多为发热、咳嗽;因久居潮湿之地致病的,多为关节疼痛……
“你看,”轩辕指着竹简对阿石说,“这些病看似不同,其实都和‘环境’‘习惯’有关。”他用手指在“隔夜兽肉”“淋了春雨”“靠近溪水”这几处划了圈,“若能避开这些诱因,是不是就不会生病了?”
阿石眼睛一亮:“先生是说,像沼泽边的腐虫病一样,很多病都是可以提前防备的?”
“正是。”轩辕合上竹简,目光望向医庐外的部落聚居地。那里的茅草屋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几个孩童正在空地上追逐打闹。“草药能治病,可若能让人不生病,不是更好吗?”他站起身,“走,我们去部落里看看。”
两人沿着石板路往部落中心走去。刚走到一棵老槐树下,就见一个汉子正蹲在地上咳嗽,咳得满脸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他身边放着一张渔网,渔网上还沾着湿漉漉的水草——显然是刚从河边捕鱼回来。
“老哥,你这咳嗽多久了?”轩辕上前问道。
汉子抬起头,认出是轩辕,勉强笑了笑:“有四五天了,估计是前几日捕鱼时掉水里冻着了。本想扛扛就过去了,没想到越来越厉害。”他说着又咳起来,声音嘶哑。
“这天刚转凉,河水寒得很,怎么不多穿点?”轩辕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不发烧,再看他舌苔,白而湿润。
“嗨,干活哪顾得上?”汉子摆摆手,“部落里等着鱼下锅呢,多捕点是点。”
轩辕叹了口气,从随身的药囊里取出一小包药材:“这是杏仁和苏子,回去煮水喝,能止咳平喘。记住,这几日别再下水了,天凉时捕鱼,一定要先喝点生姜汤暖暖身子。”
汉子接过药材,连连道谢。轩辕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为了生计,人们往往忽略了对身体的保护,可正是这些“忽略”,成了疾病的温床。
往前走了几步,一阵争吵声传了过来。只见两个妇人正围着一个陶罐争执,罐子里装着些发黑的野果。“我说这果子不能吃,都发黑了,”一个妇人说,“上次我家男人吃了,上吐下泻了好几天!”
另一个妇人却不服气:“丢了多可惜?洗洗晒晒还能吃。你看你家男人,那是自己肠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