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指着不远处的枸杞:“枸杞是灌木,生长年限看树干的粗细和分枝情况,老枝颜色深褐,有纵裂纹,新枝则是浅绿或淡红,很好分辨。”
轩辕跟着岐伯辨认了几种草药,渐渐总结出些规律:草本植物看根茎的粗细、纹理和芦头的数量;木本植物看树干的粗细、树皮的纹理和分枝的多少;藤本植物则看茎的粗细和老嫩程度。他拿出竹简,仔细记录下每种草药判断年限的方法,还画了简单的图示,比如人参的芦碗、黄芪的茎秆纹理等。
“不过,判断年限也不能只看外表,还得结合生长的环境。”岐伯补充道,“比如同是三年生的人参,生长在肥沃的黑土地里,可能比生长在贫瘠山坡上的四年生参还要粗壮。所以,看年限时,得先看它生长的土地是否肥沃,光照是否充足,这些都会影响草药的生长速度和药力。”
正说着,远处传来弟子的呼喊声,原来是山下有位猎人被猛兽所伤,流血不止,气息奄奄,家人正抬着他往山上赶。岐伯脸色一沉,对轩辕道:“快,取三年生的人参来,要那种芦头饱满、根须完整的。”
轩辕不敢耽搁,连忙从参园里挖了一株品相最好的三年生人参,用麻布包好,跟着岐伯往山下走去。
到了山脚下的木屋,只见那猎人躺在草垫上,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发青,胸口的伤口还在渗血,呼吸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家人围在旁边,哭得泣不成声。
岐伯让弟子用烈酒清洗伤口,撒上止血的草药粉末,然后接过轩辕递来的人参,用石刀切成薄片,放入陶锅中,加了些清水,又放入几粒红枣,用小火慢慢熬煮。
“这猎人失血过多,元气大伤,普通的草药已经救不了他,必须用这三年生的人参来补气固脱。”岐伯一边看着火候,一边对轩辕说,“若是用一年生的参,药力太弱,根本顶不住他不断流失的元气。”
参汤熬了大约半个时辰,变成了浓浓的淡黄色,散发着醇厚的香气。岐伯小心地舀出参汤,放温后,用小勺一点点喂进猎人口中。起初猎人毫无反应,喂了半碗后,他的喉咙微微动了一下,呼吸似乎也顺畅了些。
“继续喂。”岐伯示意弟子接着喂。又喂了半碗,猎人的眼皮轻轻颤动了一下,脸色竟有了一丝血色。
轩辕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三年生的人参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之前他只知道人参能补气,却不知不同年限的人参,效果竟有天壤之别。
直到天黑,猎人才缓缓睁开眼睛,虽然还很虚弱,但已经能说话了。他的家人感激涕零,对着岐伯和轩辕连连磕头。
回到参园时,月光已经洒满了园地。轩辕看着那些在月光下静静伫立的人参,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岐伯说的话,草药如人,年久者药力深厚,正如老者智慧深沉。这生长年限,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药力的标尺。
“师父,那生长年限过长的草药,会不会有副作用?”轩辕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岐伯摇摇头:“像人参这类滋补药,年限越久越珍贵,只要用量得当,不会有副作用。但有些草药,比如附子,虽然也是年限久的药力强,但毒性也会随之增加,使用时就得更加谨慎,必须经过严格炮制,还要控制用量。”
轩辕点点头,将这点也记在竹简上。他忽然明白,学习草药不仅要知其性味功效,还要知其生长年限、采收时机、炮制方法,这其中的学问,真是无穷无尽。
“明日,我带你去看看生长了十年的野山参,让你见识一下真正的参中极品。”岐伯的声音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轩辕心中一阵激动,他能想象到,那十年生的野山参,该是何等的珍贵,何等的神奇。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竹简,上面记录的不仅是草药的知识,更是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理解。
夜风拂过参园,带来草木的清香,也仿佛带来了草药生长的声音。轩辕知道,这一夜的所见所闻,将会永远刻在他的记忆里,成为他医道之路上重要的一课。而那关于生长年限与药力的奥秘,还等着他去探索更多、更深。
那么,那十年生的野山参究竟长什么样?它的药力又能达到何种程度?轩辕在见识了野山参之后,又会对草药产生哪些新的认识?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