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55章 年分长短药力殊

第155章 年分长短药力殊(1 / 2)

第155章:年分长短药力殊

晨曦刚漫过终南山的山脊,轩辕已背着药篓站在参园旁。园中整齐地种着数十株人参,叶片舒展如掌,在晨露中泛着青绿色的光。岐伯拄着木杖站在他身边,指着园中的参苗道:“今日便让你看看,这生长年限不同的人参,究竟有何差别。”

轩辕俯身细看,只见园中的人参大致分作两类:一类植株较矮,茎秆纤细,叶片也小了一圈,正是去年春天种下的一年生参苗;另一类则长得高大粗壮,茎秆呈深绿色,叶片肥厚,边缘带着淡淡的红边,岐伯说这是生长了三年的老参。

“你且挖一株一年生的看看。”岐伯递过一把小巧的铜铲。这铜铲边缘锋利,却是特意磨得圆润,以免伤及参根。

轩辕依言选了一株一年生参苗,小心翼翼地用铜铲拨开周围的泥土。参苗的根须不算发达,主根细细长长,像一根嫩白的萝卜,顶端还带着新鲜的芽苞。他将整株人参连根拔起,抖掉根部的泥土,一股淡淡的土腥味混杂着草木的清香飘了出来。

“再挖一株三年生的。”岐伯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期许。

轩辕走到三年生的参苗旁,刚要下铲,就被岐伯拦住:“挖老参得更细心,它的根须蔓延得远,稍不留意就会挖断。”说着,岐伯亲自示范,先用铜铲在参苗周围画出一个直径约一尺的圆圈,再沿着圆圈慢慢向下挖,直到整个根部都显露出来。

轩辕凑近一看,不由得吸了口气。这三年生的人参主根粗壮饱满,像个小小的纺锤,表面布满了细密的横纹,根须又多又长,相互缠绕着,仿佛老人的胡须。最奇特的是,主根顶端的芦头处,清晰地留着三个茎痕,岐伯说那是每年枯萎后留下的“芦碗”,一年一个,看芦碗便能知晓人参的生长年限。

“你掂掂分量。”岐伯将两株人参递过来。

轩辕双手接过,一年生的人参轻飘飘的,几乎没什么重量;而三年生的人参握在手里沉甸甸的,明显比前者重了数倍。他将两株人参并排放在铺好的麻布上,仔细对比:一年生的参根白净,断面呈半透明的黄白色,质地较脆;三年生的参根颜色偏黄,断面更紧实,隐隐能看到细密的纹理。

“再闻闻气味。”岐伯提醒道。

轩辕将鼻子凑近,一年生的人参只有淡淡的草香;三年生的人参却散发着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气,吸入肺腑,竟让人觉得精神一振。他忍不住问道:“师父,这气味差异为何如此明显?”

岐伯坐在参园边的青石上,慢悠悠地说:“人参得天地之气而生,生长年限越久,吸收的日月精华就越多,药力也就越醇厚。你看这三年生的参,经历了三个寒暑,春天沐春雨,夏天受日照,秋天承露霜,冬天藏于土中,根茎里积攒的精气,自然不是一年生的幼苗能比的。”

轩辕若有所思地摸着三年生人参的根须:“如此说来,生长年限越长的草药,药力就越强?”

“大体是这个道理,但也不尽然。”岐伯摇摇头,“有些草药如薄荷、紫苏,讲究的是新鲜,生长过久反而木质化,药力会衰退。但像人参、黄芪这类滋补的草药,确实是年限越久,功效越佳。”他顿了顿,又道,“就像人一样,年少时气血方刚却不够沉稳,年长后历经世事,智慧才会深厚,草药的生长也是这个道理。”

轩辕将两株人参分别切成薄片,放入两个陶碗中,倒入沸水冲泡。一年生的参片很快沉底,水色微微泛白,喝起来只有淡淡的甜味;三年生的参片在水中慢慢舒展,水色变成了淡黄色,喝一口,一股甘醇的暖意从喉咙一直流到腹中,四肢百骸都觉得舒畅。

“这便是药力的差别。”岐伯看着他的神情,眼中带着笑意,“一年生的参只能算是‘菜’,勉强能补点元气;三年生的参才称得上‘药’,能治气虚乏力、大病初愈的病症。若是遇到生长了十年以上的老参,那更是能救命的宝贝,一碗参汤就能把垂危之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轩辕心中一动,想起去年部落里有位老者大病初愈,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当时用的就是岐伯给的人参,不过那时他不知那是多少年的参。现在想来,那位老者喝了参汤后短短几日便精神好转,想必用的就是年限久的老参。

“那如何判断草药的生长年限呢?”轩辕问道,“总不能每种草药都挖出来看根须吧?”

岐伯站起身,带着他走到参园旁的一片黄芪地。地里的黄芪有的高,有的矮,岐伯指着其中一株高大的黄芪道:“你看这株,茎秆粗壮,基部已经木质化,上面的分枝也多,这便是生长了四年的老黄芪。旁边那株矮小的,茎秆柔嫩,分枝少,最多不过两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