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自制解药防不测
晨露还挂在终南山的草木上时,轩辕已跟着岐伯钻进了药圃旁的那片次生林。空气里弥漫着腐叶与泥土混合的湿润气息,脚下的苔藓软得像踩在厚绒上。昨日误采毒草的后怕还堵在轩辕心口,像吞了块没嚼烂的生肉,硌得他呼吸都不敢太用力。
“你看这丛‘绿豆’,”岐伯忽然停在一丛矮生植物前,其叶片呈羽状,顶端结着细小的绿荚,“它的种子能解百种草木之毒,是咱们采药人的护身符。”他伸手摘下一个豆荚,剥开,里面是圆润的绿色颗粒,“等它成熟了,收些晒干,随时带在身上。”
轩辕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豆荚,冰凉的露水沾在指腹上。“师父,单靠绿豆就能解毒吗?”他想起昨日那株毒草“独活”,光是闻着那股腥气就让人头晕,心里实在没底。
岐伯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在晨光里像水波一样漾开:“傻孩子,解毒哪能单靠一样东西。你记着,绿豆性凉,能清热利尿,让毒素随小便排出去,但它性子温和,遇上烈毒就力不从心了。”他又指着不远处一丛开着淡紫色花的植物,“那是甘草,味甘性平,能调和诸药,也能解草木毒,和绿豆搭配,效力就强多了。”
轩辕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甘草的茎秆挺拔,叶片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花朵像一串串小铃铛。他忽然想起自己之前处理外伤时,常常用甘草煮水清洗伤口,那时只知它能消炎,竟不知还有解毒的功效。
“还有生姜,”岐伯继续说道,迈步往林子深处走,“性温味辛,能温中止呕,对付那些寒性的毒素最管用。这三样配在一起,就是咱们眼下能用的最好解药了。”
轩辕赶紧跟上,手里的石笔在竹简上飞快地划着,豆大的汗珠从额角滚下来,滴在竹简上,晕开一小片墨迹。他忽然想起自己行囊里还有半块没吃完的生姜,是前几日煮肉汤剩下的,当时只觉得它能去腥,没想到还有这层用处。
“师父,这三样怎么配?煮多久才行?”他追问道,心里已经在盘算回去后该如何准备。
岐伯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溪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圆润的鹅卵石。“绿豆一把,甘草三五根,生姜两三片,”他弯腰掬起一捧水,洗了洗手,“加水没过药材,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一刻钟,直到绿豆开花、甘草出味就行。”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郑重,“记住,这解药只能解轻微的草木之毒,若是遇上箭毒、蛇毒,或是像‘狼毒’那样的烈性毒药,还是得靠专门的解药,万万不可大意。”
轩辕重重地点头,把这话刻在心里。他蹲在溪边,看着水里自己的倒影,那张年轻的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但眼神里已经多了几分凝重。昨日若不是师父及时制止,自己恐怕已经尝了那毒草,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药庐,轩辕立刻动手准备。他从储存的粮食里找出一小袋绿豆,这些绿豆是去年秋收时留的种,颗粒饱满,透着温润的光泽。又从晾干的草药堆里翻出几根甘草,根须粗壮,断面是黄白色的,闻着有股淡淡的甜味。生姜是现成的,他用石刀切成薄薄的片,姜的辛辣气味立刻弥漫开来,呛得他打了个喷嚏。
岐伯坐在一旁的石凳上,看着他忙碌,手里拿着一根竹篾,慢悠悠地编织着什么。“煮解药的水要用活水,就是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或是溪里的流水,”他忽然开口,“死水容易败味,影响药效。”
轩辕赶紧停下手里的活,跑去后院的井边打水。井不深,用木轱辘摇几下就能打上满满一桶,井水冰凉,带着股清冽的甜味。他提着水桶回来,倒进陶釜里,再把绿豆、甘草、生姜一股脑儿放进去。
陶釜架在火塘上,柴火是干透的松针和松木,燃烧起来噼啪作响,还带着松脂的香味。轩辕蹲在火塘边,用一根细木棍拨着火,看着火苗舔舐着陶釜的底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
水渐渐热了,先是冒起细小的气泡,然后是咕嘟咕嘟的声响,白色的水汽从陶釜口蒸腾而上,带着绿豆的清香、甘草的甘甜和生姜的辛辣,三种味道混合在一起,竟意外地好闻。
“差不多了,”岐伯放下手里的竹篾,那是一个小巧的竹篮,“把火撤了,让它焖一会儿。”
轩辕小心翼翼地把陶釜从火塘上挪下来,放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他看着陶釜里翻滚的绿豆,有的已经裂开了口,露出里面淡黄色的豆瓣,甘草的根须在水里舒展着,像一条条游动的小鱼。
等药液稍微凉了些,轩辕舀出一碗,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温热的药液滑过喉咙,先是一阵生姜的辛辣,接着是甘草的甘甜,最后留下绿豆的清爽,三种味道在舌尖上层层递进,让人浑身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