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整三日后的清晨,莫罗穿戴整齐,镶蓝旗盔甲擦得锃亮。风寒和伤势已好了七八分,只是眼底还带着淡淡的青黑。他带着萨哈和朝鲁,骑马前往中军大营。
中军大帐内,阿桂端坐在上首,两侧将领依次而坐。莫罗注意到景琛的位置空着——听说健锐营伤亡惨重,景琛自己也受了重伤。
\"诸位,\"阿桂的声音将莫罗的思绪拉回,\"据斥候探报,目前番兵部署,分驻三地。\"他指向沙盘,\"马尔康两千,丹巴一千,白鹤山一千,三地互为犄角。本帅意欲分兵击之,诸位可有良策?\"
帐内一时沉默。莫罗观察着沙盘上的地形,这三处据点都处于群山之中易守难攻,且相距不过一日路程,确实棘手。
鄂善因之前作战不利被训斥,此时他率先打破沉默:\"末将以为,当集中兵力先取马尔康,其余两处自溃。\"
马成德摇头:\"不妥。若攻马尔康,其余两处番兵必来救援,我军将腹背受敌。\"
争论渐起,却无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莫罗轻咳一声,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末将有一策。\"莫罗起身走到沙盘前,\"三路分兵不假,但需虚实相间。\"他指向白鹤山,\"此处派小股精锐佯攻,牵制敌军;主力则兵分两路,同时进攻马尔康与丹巴。\"
阿桂眼中精光一闪:\"继续说。\"
\"关键在于时辰。\"莫罗的手指在三个据点间划出连线,\"三路进攻必须同时发起,令番兵首尾难顾。此外...\"他顿了顿,\"火器营可分作两部,分别支援马尔康与丹巴方向。\"
阿桂捋须沉思,突然拍案:\"好!就依此计。\"他环视众将,\"鄂善率一千五百人佯攻白鹤山;阿尔多领四千兵攻马尔康;莫罗率火器营一部,辅佐马成德所率绿营两千兵攻丹巴,按照此方案你们各自回营准备,明日辰时全军出发。\"
众将齐声领命。莫罗却暗自苦笑——刚经历一场血战,又要投入下一场厮杀。但这就是战争,没有喘息的机会。
走出大帐时,马成德追上来:\"莫大人,此番又要仰仗贵部火炮了。\"
莫罗正色道:\"马副将客气。只是...\"他压低声音,\"丹巴地形险要,强攻恐伤亡惨重。不如先派斥候细探,或可寻到奇袭之路。\"
马成德眼前一亮:\"大人高见!\"
就在众将领步出大帐,准备各自回营部署之际,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莫罗循声望去,只见一队身着北方猎装的骑兵正疾驰而来,他们背负长弓,腰挎短刀,骑术精湛,在崎岖的山路上如履平地。
\"是索伦兵和乌拉兵!\"莫罗眼前一亮。作为穿越者,他深知这些来自黑龙江流域的猎手有多强悍——历史上,索伦兵以箭术精准、擅长山地作战着称,是乾隆朝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索伦兵几乎参与了乾隆时期所有的战争。
为首的索伦兵翻身下马,动作矫健如豹。他大步走到阿桂面前,单膝跪地行礼,口音带着浓重的北方腔调:\"索伦佐领额尔古纳,率一千儿郎前来听候将军调遣!\"另一名将领也单膝跪地行礼,吉林乌拉兵包衣参领多纳,见过大将军!
阿桂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好!来得正是时候。你们先就地休整,本帅晚些会派人传达作战命令。\"
额尔古纳抱拳应诺,起身时目光扫过在场的将领,在莫罗身上停留了片刻。那双如鹰般锐利的眼睛,让莫罗想起了史书上对索伦兵的描述——\"目光如电,能夜视如昼\"。
待俩人离去,鄂善忍不住嘀咕:\"这些野人,现在才到...\"
莫罗闻言,正色道:\"鄂都统有所不知。索伦兵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箭术更是百步穿杨。有他们助阵,此战胜算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