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王者归来,新的兖州(1 / 2)

清晨第一缕风拂过白榜,纸角轻轻抖了一下。

井口覆着第三层粗麻,露水沿井栏滚落,打在石阶上,碎成一粒粒细声。

窑场的火降了一齿,红芯缩在火砖里,只露一个稳妥的呼吸。城心看不见的“嗡”,在砖缝深处收拢,像野兽把爪缩回掌心。

荀彧立在榜前,笔法平直,把昨夜“未杀”的尾句添上:“三日并裁:不噬人,噬线。”

落笔那刻,广场的鞋底声从稀疏起,转为密集。人们围在白榜下,抬头,点头,低语。有人指“脏井”三字叹一声,有人念“吃油粉”觉得新奇,更多的人只是看,像在看一扇窗——窗里写着今日他们该怎么活。

内署窗后,郭嘉捂住一阵轻薄的咳。咳意贴在胸骨里,像一道被磨细的冷。

黑龙伏着,没有昨夜那般躁,鳞片却更贴,像在皮下结了一层薄薄的甲。他端起药茶,姜丝在杯壁浮沉,微微辣,像在舌根点火。他没有多饮,轻轻含了一口,任温意顺喉而下,把那点冷压回丹田。

“今晨不拨。”他对自己说。

门侧脚步至,程昱先入。袖口仍沾着井边的潮气,眉宇却轻松了些:“昨夜桥洞下那一扣,空槽,没响。北闸上链稳。脏井再吃一轮油,浮得快。”

他把匣推来,匣里两枚小瓷珠,一截麻绳头,一片薄薄的铜片。铜片上“北风直”四字,已淡得几乎看不见。

黄月英随后到。她把袖子挽到手肘,露出一截极干净的小臂:“吃油粉改了配方,多加一味盐灰。今天再挂一层麻网,粗眼在外,细眼在里。”她抬眼看郭嘉,“你的气色,比昨夜好半分。”

“借你们的稳。”郭嘉笑了一下,把咳意咽回去。他把铜片夹进“地下星图”的卷里,指腹在案上轻轻一点:“今日并裁,先不动刀。噬线。”

“如何噬?”荀彧问。

“断往来,封账目,拆人脉,把他们自己依赖的路,教他们自己翻不过去。”郭嘉道,“人不用杀,线杀了,人自萎。”

夏侯惇踏进门槛,盔缨未解,身上还有北风的味:“今晨北闸都给我看直了。要不要我把昨夜那条水里钻出来的‘鼠’逮出来,问他个明白?”

“不用。”郭嘉摇头,“让他去报讯。今日要收的,不是一只鼠,是一窝洞。”

——

辰时初刻,城门外鼓一通,尘雾自北而来,旗影在晨光里抖动,像在远处河面上划了一道道银。先入城的不是军,是一阵规整的马蹄声;马走得不快,稳,一步一寸地踏。

城头最先看到那杆黑底白字的主旗,字不大,几笔就收住锋,像按在骨头里的意志。旗后骑列如砥,甲在朝阳下不耀目,反而沉,像有千钧压在身上,却步步踩得住地气。

“主公回了。”有人在城上失声说。

“王者归来。”另一个人像是被这四字吓了一跳,忙闭了嘴。

曹操的马在鼓楼影边停住。马鼻喷白雾,蹄边的尘慢慢落回地。

他一身素甲,不张扬,脸却比旗更稳。他先看白榜。目光从“迁民之令”扫过“军中六令、三禁九不”,在“未杀”“无声裁”上停了一息,再移开。他抬眼看广场,人群自动让出一条路,像水见风让出流线。荀彧上前一揖,言不多,递上薄簿。

曹操接过,翻了两页,合上,目光转向内庭。

郭嘉从廊下迎出,衣衫简单,鬓角有一缕倦色。他行至阶下,拱手,笑而不拜,像老友重逢,礼落在眼里,不必全落在地上。

“奉孝。”曹操开口,声音低,不疾不徐,“我路上听说,你把一座城,拨成了一张琴。”

“琴,还粗。”郭嘉回,“弦才收半紧。今日不拨,先让它吃口气。”

曹操看他一眼,眼里有一线不可见的笑意:“你瘦了。”

“捡回来的。”郭嘉指胸口,笑,“换来的。”

两人话锋收住。

夏侯惇、程昱、黄月英、荀彧分位而立。广场上人潮退半,离半,像潮水遇到礁石,自己找路。城的呼吸比昨日更长了一寸,像有人在胸口按住了一个按得很准的点。

“并裁。”曹操道。

“并裁。”郭嘉颔首。言下,鼓三通,法曹出列,白榜前临时起一张短案,案上非刀非戟,是两摞账簿,一只印匣,三枚封签。

程昱提尺,黄月英抱匣,荀彧执笔。夏侯惇不持刀,手搭在铁链样子的护栏上,掌心微微发白。鸩没有显形,她在廊影里看“人”,看“线”。

第一项,封账。法曹宣读:“西市典铺,与寺库往来银两,三月内二十七转。今封账,一月听审。”掌柜被两名差役押上,面白,唇紧。

他还想辩,说是“当”,不是“转”,荀彧只把两条“旧账新账互抵”的条目抖出,递他看。他不说了,头低了半寸。程昱把印匣敲开,印在账角,封签三下,“啪、啪、啪”,连成一条线。

第二项,断路。寺前那名“无影”的僧被带上来,他还是淡淡笑。

法曹宣:“寺库外借不合例,香灰夹油扰井,连坐问责。僧某,并不杖,逐出本寺,入徒役营一岁,供渠工。”

他要辩,黄月英把一只小瓷珠放在他眼前,珠里油渍清清楚楚。僧人合掌一礼,不再言,只低声诵了一句经。荀彧把“逐出本寺”写在白榜上,又在旁加一行小字:“寺内规矩,另行修订,三日后上墙。”

第三项,拆脉。牙行牙头与两名搬包小子被押来,嗓门大,脖颈粗。法曹宣:“盐私者,路断,工徙。

牙头停行三月,徙往东南角脏井当值。两名小子入坊作,三月不许出夜。”牙头要挣,夏侯惇眼睛一抬,不眨。牙头愣了愣,像被什么在心里“砍”了一下,腿就软了半寸。

第四项,换权。里正两名,因“看水”不力受罚。荀彧宣:“罚俸一月,仍任。若能令所在井水一月内无油,无异味,记小功一。”

人群里竟然响起一声很轻的“好”。有人笑,有人叹,有人小声念:罚,和赏,都写在纸上了。

并裁至此,无血,无杖,惟封、惟签、惟徙、惟改。广场上不热闹,也不哗然。人们看着那些平日“看不见的手”,被一道道纸和印钉在明处,心里像有人把毛翻回顺面。

有人忽然意识到:规矩不是用来“吓”的,是用来“护”的。那人没读过什么书,却在心里把“护”字重了一遍。

曹操一直在看。他既看人,也看“器”。他看白榜像看一面镜,看鼓楼像看一口锣,看窑场的烟像看一个稳住的脉。看完,他才回头看郭嘉:“你写了一个新的兖州。”

“刚起笔。”郭嘉道,“这本书,很厚。”

“说说。”曹操负手,侧身,给他一个把话写成骨的空。

郭嘉提案,案上无图,他心里有“星图”。“新的兖州,不止一城。”他说,“要四柱:法,仓,水,兵。法在白榜,仓在窑与井,水在沟渠,兵在心与手。”

“法,我们今日在写‘可见之法’。兵,不独在快,贵在‘收’。”他说这句时,目光自广场掠过,停在张辽身上。张辽站在人群边,背直,手下意识握了一握,又松开——那是“收”的动作,不是“砍”的动作。

“仓,分两类。”郭嘉继续,“一类在地上,积谷;一类在地底,积气。窑场、工坊、城下暗线,不止为战,亦为旱涝之备。要让百姓知:谷有处,水有路。”

“水,兖州之命也。”他说得很慢,“水一乱,气就散。要立‘水司’与‘工司’,以县工为首,凡沟、渠、井、堤,皆归一口。此司不从兵,不从民,直接受命于州。”

黄月英微微抬眼,神色未动,袖口却轻轻收紧了一指。

“还有一件。”郭嘉顿了顿,“屯田。兵不战时,耕;民有余力,耕。荒地随开,粮随积。兵耕的地,与民耕的地不冲突,井水先到,沟渠先开。写在白榜上,约在春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