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都是假的,或者经常换。船型嘛……听说像是改装过的中小型货船,吃水不深,灵活性好,适合在复杂水道活动。”老专家努力回忆着,“好像有人提过一嘴,叫什么……‘丰顺’?还是‘风顺’?记不太清了,这类船名字都起得吉利,但干的是阴损事。”
“丰顺”!
尽管发音模糊,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宝贵的线索!
“立刻在海事系统内,重点查询所有名字带有‘丰顺’或类似发音,且船型符合描述的注册船只!同时,排查近两个月所有在内河航线上有关闭AIS记录、航迹异常的船只,进行交叉比对!”陆野立刻下达指令,会议室里瞬间忙碌起来。
陈凯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开始对马宝国U盘里那个神秘的“老板”号码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这个号码如同隐藏在数据深渊里的幽灵,每一次捕捉都异常艰难。通过复杂的通信模型分析和与海量基站数据的碰撞,他们艰难地勾勒出这个号码的一些行为模式:它极少主动呼叫,接听也很快挂断;它使用的基站位置飘忽不定,经常跳跃出现在不同城市;而且,它似乎与几个位于特定地点的固定电话有过极其短暂的联系。
这些固定电话的归属地被迅速查明:一家位于岚港市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一个邻省某县的码头管理办公室,以及……一家位于本市高新区、名为“海韵文化传媒”的公司。
“海韵文化传媒?”陆野看着这个夹杂在一堆航运、码头相关信息中的名字,眉头紧锁。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出现在这条疑似文物走私的链条里,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因此格外刺眼。
是洗钱的白手套?是利用文化项目为非法活动打掩护?还是……别的什么?
“秘密调查这家‘海韵文化’的背景,法人、股东、业务范围、资金流水,所有信息!”陆野指向这个突兀的名字,直觉告诉他,这很可能是一个关键的连接点。
与此同时,对李秀英账户的追踪也有了更清晰的眉目。那三万元在进入李秀英账户后,如同滴入沙地的水银,迅速通过多个看似无关的个人账户进行拆分、转移,最终在复杂的金融操作后,汇往了境外一个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整个流程专业、迅速、环环相扣,显示出背后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洗钱团队在运作。
“李秀英本人基本可以排除嫌疑,她的账户是被盗用或欺骗性使用的‘人头账户’。”经济侦查的同事汇报,“这条资金链,印证了对手具备国际化的销赃和资金转移能力。”
案件的轮廓正在变得宏大而清晰:一个组织严密、具备跨境能力的文物犯罪集团,利用“鬼船”进行运输,通过复杂的洗钱渠道转移资金,并且可能利用看似合法的公司(如“海韵文化”)作为前沿据点或掩护。
马宝国的死,虽然令人痛心,却像一把钥匙,意外地打开了通往更深处迷宫的大门。只是,门后的黑暗更加浓郁,隐藏其中的巨兽,也显得更加危险和难以捉摸。
陆野感到肩上的压力陡然增加。他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个残忍的凶手,而是一个盘根错节、手段老练的犯罪网络。而那艘名为“丰顺”的“鬼船”,此刻正载着秘密和危险,航行在未知的水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