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渊的失踪,如同一滴墨水滴入本就浑浊的水池,虽未立即改变全局,却让“圣所”案件的色调变得更加深沉难辨。
他那台被扣押的电脑,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存储的关于“意识转移”、“生命频率共鸣”等边缘科学的搜索记录,与他犯下的、利用精准次声波杀害儿童的罪行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个将严谨科学知识运用于扭曲实践的疯狂灵魂。
而他与“圣所”加密论坛那若即若离的联系痕迹,更像是一根细微却坚韧的丝线,提醒着专案组,这个组织吸纳成员的胃口,似乎格外偏爱这些游走在理性与癫狂悬崖边的“天才”。
就在追缉沈渊的天罗地网悄然撒开,并对“圣所”可能存在的其他分支保持高压排查态势时,一组新的、风格迥异却同样令人脊背发凉的系列案件卷宗,被并排摆在了陆野的办公桌上。
起初,它们是被不同分局、在不同时间、作为独立个案处理的。
卷宗记录着发生在本市及周边县区,时间跨度近半年的三起命案。受害者均是年轻情侣,作案时间诡异地集中在农历月中旬,月相趋近圆满或刚刚度过满月的那几个夜晚。发现尸体的地点,多是城郊结合部人迹罕至的林地、废弃厂区边缘或是干涸的河滩。死状触目惊心:均是被小口径手枪近距离射杀,一击毙命,显示出凶手冷酷的效率。
然而,真正让经验丰富的法医都感到不适的,是凶手在杀人后进行的后续行为——女性受害者的部分身体器官,特别是乳房和生殖器部位,被以一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却又带着明显泄愤和象征意味的利刃切割、取走。
现场被处理得异常“干净”,没有搏斗痕迹,没有有价值的指纹、脚印、烟头,甚至连弹壳都仔细回收,凶手展现出的反侦察能力令人心惊。
由于案发地分散,初期调查资源不集中,加之凶手刻意选择的偏僻地点和谨慎手法,这三起案件并未被有效串联起来。
直到市局一位刚调入刑侦总队不久、对国内外悬案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民警,在参与一起无关案件的档案整理时,无意间将这三份卷宗放在了一起对比。
那高度重合的受害者类型(情侣)、那规律性出现的作案时间(月圆前后)、那标志性的残忍手法(枪杀加特定部位切割)……一个在国际犯罪史上留下浓重阴影的名字,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他几乎是小跑着,将自己那不成熟的发现和厚厚一叠打印出来的外文资料,呈报给了自己的队长。
消息伴随着那份沉重的对比报告,很快被送到了陆野面前。当那些高清却残酷的现场照片,与报告中对作案手法的文字描述映入眼帘时,一股久违的、如同实质般的寒意,瞬间攫住了陆野的心脏。
这模式,这几乎如同复刻般的残忍……他立刻抓起内部电话,语气急促:“周婷,带上你的电脑,还有国际着名未解连环案数据库的权限,立刻到我办公室!老陈,你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