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刑侦天梯 > 第716章 数据深潜与隐形的脉络

第716章 数据深潜与隐形的脉络(2 / 2)

案件c(2012年,西南边境): 海关截获一批试图走私出境的唐代金银器,其中一件银盒底部刻有模糊的莲花座图案。走私嫌疑人声称货主来自境外,指定要这件东西。

资金流异常d(2018年至今): 通过【国家级案件督办权】调取的金融监管数据显示,数个看似不相关的离岸公司,定期向国内几个特定地区的个人或空壳公司支付小额款项,收款方多为从事民俗研究、古董修复或偏远地区物流的个体户。资金流向分散,单笔金额不大,但汇总起来颇为可观。其中一个收款人的账户,在鹭岛青铜匣失窃案发生前一周,有一笔来自海外的、金额恰好与当地黑市“技术劳务”均价相符的汇款汇入。

人口失踪案E(2001年,北方某工业城市): 一位致力于研究地方古代手工业史的退休老工程师莫名失踪,家中书籍资料有被翻动痕迹,但无财物损失。其研究笔记中,多次提到一种失传的“错金银镶嵌工艺”与某些特定纹样的关联。

这些案件和事件,分散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涉及不同的领域(文物盗窃、走私、资金异常、人口失踪),在常规侦查中几乎不可能被联系到一起。

但在系统的强大关联分析下,几条极其隐晦的“线”开始浮现:

纹样偏好线: 案件A的玉器(龙、螭虎纹)、案件b的目标(云雷纹、夔龙纹)、案件c的银盒(莲花座)、以及失踪老工程师的研究(特定纹样与工艺),还有核心目标——鹭岛失窃的青铜匣(蟠螭纹),这些纹样虽然不同,但都属于中国古代高等级器物上常见的、带有某种礼仪或权力象征意义的纹饰。

行为模式线: 案件A的内部人员嫌疑、案件b的特定目标雇佣盗窃、案件d的长期小额资金渗透收买特定行业人员、案件E的针对学者的非财物性入室(目标明确为知识)……这些都显示出一种高度组织化、目的性极强、且善于利用内部漏洞和外围人员的操作手法。

时间与空间线: 这些事件看似随机,但系统将其标注在时间轴上后,陆野发现,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如九十年代末国企改制、二十一世纪初基建狂潮期),这类事件的发生频率会有所上升,且往往伴随着重大的资产转移或政策变动。地理上,则多集中在历史底蕴深厚、或边境口岸地区。

这些“线”彼此交织,在系统界面构成了一张模糊却令人不寒而栗的网。这张网的节点是那些失窃的文物、失踪的学者、异常的资金流,而网的中央,则指向一个贪婪而谨慎的阴影——它似乎在系统性地收集、掠夺与某种古代文明、某种权力象征相关的物品与知识?

这不仅仅是为了财富。古董黑市交易固然利润丰厚,但如此长周期、跨领域、不计成本(包括人命)的运作,其背后所图,恐怕更大!

陆野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椎爬升。他原本以为“暗河”主要活跃于经济犯罪和腐败领域,现在看来,它的触角早已深入到文化遗产、甚至历史研究层面!它像是在拼凑一幅失落的拼图,而鹭岛那个刻有特殊纹路的青铜匣,很可能就是其中关键的一块!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请进。”陆野收敛心神,关闭了系统界面。

门被推开,杨秘书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