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的排查方向,专案组的效率明显提升。几天后,几条有价值的线索开始浮出水面。
临江市局报告,在排查城郊结合部一家名为“顺达”的汽车修理厂时,发现该厂一个月前因“经营不善”突然关门,老板声称回老家了,但邻居反映在关门前后几天,夜间曾听到过类似电锯的噪音,而且闻到过非常浓烈的消毒水味道。更可疑的是,该修理厂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钣金喷漆工作间,完全符合隐蔽和隔音的条件。
技术支队也传来消息,通过对四个抛尸现场周边更大范围监控的梳理,结合卡口数据,发现了一辆黑色的、无牌的旧款金杯面包车,在案发时间窗口内,曾出现在南都和西潭抛尸点附近区域。虽然无法确定就是抛尸车辆,但嫌疑急剧上升。
与此同时,省厅法医中心经过昼夜不停的奋战,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从北州躯干尸块上提取到了相对完整的dNA,并在省级dNA数据库中,比对上了一名有前科的人员!
“身份确认了!”秦法医的声音带着兴奋和沉重,“受害者之一,张强,男,35岁,本省北州市人。五年前因盗窃罪入狱,一年前刑满释放。目前无固定职业,社会关系复杂。”
第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被揭开,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亮了一盏灯!专案组立刻围绕张强的社会关系、最后出现地点、可能与人结怨的情况展开了密集调查。
然而,调查结果却让人有些意外。张强出狱后,并无固定工作,偶尔打点零工,混迹于一些地下赌场和小额放贷公司之间。据他最后一个联系的朋友说,张强失踪前,曾吹嘘自己接了个“大活”,能赚一笔快钱,但具体是什么,他没说。
“大活?”陆野看着北州市局传回来的询问笔录,眉头紧锁。张强这样的人,能接什么“大活”?难道他的遇害,与这所谓的“大活”有关?
另外三名受害者的身份依旧成谜,dNA在数据库中没有比对结果。他们像是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人海里。
压力再次袭来。虽然确定了一个受害者身份,但案件的核心——凶手是谁,动机为何,依旧笼罩在迷雾中。
陆野知道,常规的侦查手段似乎遇到了瓶颈。凶手太谨慎了,几乎没有留下指向他个人身份的线索。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对手。
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要求不被打扰。桌上摊开着所有关于案件的卷宗、照片、报告。他闭上眼睛,将所有信息在脑海中过电影般回放:精心选择的抛尸点、专业的分尸手法、对监控的规避、跨区域的流窜、四名不同背景的受害者…
【系统提示:符合“高阶心理侧写”启动条件。是否启动?】
“启动。”陆野在心中默念。这一次,他需要更深入、更冒险的洞察。
【高阶心理侧写启动…】
【数据深度挖掘:受害者选择模式(随机?特定?)、作案仪式感(分尸、抛尸)、空间掌控能力、反侦察行为、潜在动机…】
【行为模式深度建模…】
【心理动力溯源分析…】
【生成深度侧写报告…消耗精力点:30。】
比之前更庞大的信息流涌入脑海,伴随着剧烈的精神消耗,陆野的额头瞬间布满冷汗,太阳穴突突直跳。他仿佛能穿透时间和空间,“看到”那个模糊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冷静地挥舞着工具,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