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声划破了山村的静谧,两道刺眼的光柱从村口疾驰而来,像利剑劈开沉沉夜色。合作社的院子里,山崎的同伙正焦躁地踱步,手里攥着手机,频频看表 —— 他在等王桂香的回复,却没料到,等来的不是 “协议到手” 的消息,而是荷枪实弹的警察。
“不许动!举起手来!”
几名警察迅速围了上来,手铐的寒光在路灯下闪了一下。那同伙脸色骤变,下意识地想往柴房方向跑,却被早有准备的保安拦住去路。他挣扎着嘶吼:“你们凭什么抓我?我没做犯法的事!”
“有没有犯法,跟我们回警局说清楚。” 领头的警察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他紧握的手机,“把手机交出来,配合调查。”
同伙还想反抗,却被警察利落制服。他怀里的一份文件掉在地上,被林晓快步捡起 —— 正是那份张强签署的 “卖绣品协议” 原件,上面还沾着他慌乱中攥出的汗渍。
姜芸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些许。晚风拂过,带来院子里桑叶的清香,她鬓角泛红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却难掩眼底的坚定。王桂香站在她身边,双手紧紧绞着衣角,看着被押上警车的同伙,长长舒了口气,眼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多谢你们来得及时。” 姜芸走上前,对领头的警察道谢。
“这是我们该做的。” 警察接过林晓递来的手机照片和短信证据,认真核对后说道,“这些证据很关键,后续还需要王阿姨去警局做个笔录,详细说明情况。”
王桂香立刻点头:“我去,我一定把知道的都告诉你们。” 她此刻没有了丝毫犹豫,只有赎罪的恳切 —— 她要亲手揭穿山崎的阴谋,为儿子,也为自己之前的糊涂赎罪。
警车呼啸离去,合作社的灯却越开越亮。听到动静的老匠人们、年轻绣娘们都陆续赶来,围在院子里询问情况。张师傅拄着拐杖,走到姜芸身边,看着她泛红的白发,心疼地问:“没事吧?山崎那伙人没为难你?”
“没事张师傅,都解决了。” 姜芸笑了笑,把协议原件递给张师傅,“这是山崎逼张强签的协议,他们想要灵泉的秘密,还想用假消息毁了合作社,现在证据都在,警方已经介入了。”
张师傅接过协议,戴上老花镜仔细翻看,越看越气,手都忍不住发抖:“这些人,为了利益连祖宗的手艺都想偷,太过分了!”
“张师傅您别气,” 林晓在一旁补充道,“我已经联系了省媒体,他们连夜赶过来,明天一早就召开新闻发布会,把山崎的阴谋公之于众,顺便澄清‘化学固色破坏传统’的假消息。”
年轻绣娘们纷纷点头,脸上满是愤慨:“太可恶了,居然想毁我们的名声!”“幸好王阿姨及时拿出证据,不然还真让他们得逞了!”
王桂香站在人群中,听着大家的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走到众人面前,深深鞠了一躬:“以前是我糊涂,对姜芸不好,还纵容强强犯错。这次要不是姜芸和林晓不记前嫌,合作社可能就真的完了。以后我一定好好看着强强,跟着大家一起守护苏绣,弥补我之前的过错。”
院子里安静了片刻,随后张师傅率先鼓起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王桂香,你能醒悟过来就好,苏绣的守护,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老匠人们和绣娘们也纷纷鼓掌,看向王桂香的眼神里没了之前的隔阂,多了几分接纳。姜芸看着眼前团结的众人,心里暖暖的 —— 合作社就像一棵大树,经历过风雨,根系却越发牢固。
凌晨时分,省媒体的记者赶到了合作社。林晓带着他们查看证据,讲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姜芸则坐在绣绷前,接受记者的采访。镜头前,她没有丝毫慌乱,手里拿着荷花绣屏,从容地介绍:“这是我们用‘桑叶提取物 + 低浓度酸性固色剂’修复的作品,大家可以看,金线的光泽和传统工艺毫无差别,而且耐水洗、抗脆化能力更强。”
她拿起一块普通金线绣的样品和一块化学固色金线绣的样品,分别浸入水中揉搓:“传统金线绣品反复水洗后容易褪色、脆化,而我们的固色技术,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苏绣,让老祖宗的手艺能流传更久,而不是破坏它。”
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拍下这对比鲜明的一幕。有记者提问:“山崎株式会社为什么要针对合作社?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姜芸眼神一凛,语气坚定:“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苏绣的技术,更是苏绣的文化根脉。他们试图盗取技术、散布谣言,甚至想混淆苏绣的起源,把这份属于中国的非遗变成他们的‘东洋刺绣’。但他们错了,苏绣的灵魂在绣娘的指尖,在每一份坚守匠心的执着里,不是靠阴谋诡计就能偷走的。”
采访一直持续到天亮,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新闻发布会的场地已经布置妥当。合作社的院子里摆满了桌椅,周边的村民、贫困村的绣娘也闻讯赶来,围在院子外围,想要见证这场 “正名之战”。
上午九点,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林晓作为发言人,首先公布了山崎同伙的威胁录音、协议照片、短信证据,随后播放了合作社化学固色技术的测试数据和成品展示视频。当 “山崎株式会社利用张强窃取灵泉秘密、企图抹黑苏绣” 的真相公之于众时,现场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