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459章 岁华永续,烟火照长庚

第459章 岁华永续,烟火照长庚(2 / 2)

父亲接过本子,用手指点着字:“念‘仓’,粮仓的仓,跟咱晒谷场旁边的粮仓一个字。”他忽然转向母亲,“你还记得不?那年闹饥荒,咱把最后半袋粮食藏在粮仓的夹层里,你说‘得给骁儿留着,他正在长身子’。”

母亲正在捡谷粒的手顿了顿,眼角的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咋不记得?你那天饿得直冒冷汗,却硬说不饿,把仅有的窝窝头塞给我。”

林骁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赶紧往碗里倒酒。酒液在粗瓷碗里晃着,映出父母鬓角的白,像落了场永远不化的雪。他忽然想起四十年前,父亲也是这样,在晒谷场教他辨认五谷,说“这些都是咱的命根子,得敬着、爱着”。

“骁儿,给你娘夹块酱肉。”父亲的声音拉回他的思绪,“她昨儿还念叨想吃呢。”

母亲嗔怪地看了父亲一眼,却把酱肉往孩子碗里推:“给重孙吃,他正在长个子。”

孩子咬着酱肉,含糊不清地说:“太爷爷太奶奶,你们要活到一千岁。”

父亲哈哈大笑,咳嗽了两声才缓过来:“一千岁哪够,得活到你考上大学,太爷爷还得去城里给你送咱家种的小米。”

暮色漫进晒谷场时,晚晴带着她的孙子来了,手里拎着刚蒸的馒头,说“给林叔林婶当晚饭”。孩子刚会走路,摇摇晃晃地扑到母亲怀里,喊着“太奶奶”,逗得母亲直笑。

“前儿村西头的老磨坊拆了,”晚晴坐在石碾上,纳着鞋底,“那磨坊活了快一百年,磨过的粮食能堆成山,好多老人都去看,哭得直抹眼泪。”

父亲正在给老桂树松土,闻言停下手:“器物有器物的寿,人有人的命,强求不得。”他指着树上的桂花,“这树比我岁数都大,去年遭了虫灾,今年不照样开花?只要根还在,就有盼头。”

母亲抱着晚晴的孙子,往他手里塞了颗糖果:“你太爷爷说得对。人活一辈子,就像这树,得经得住风雨,熬得过寒冬,才能看着花开叶落,一辈辈往下传。”

月亮爬上来时,晒谷场亮起了灯。父亲和晚晴的丈夫聊着来年的收成,母亲则教晚晴纳鞋底,林骁的重孙子正缠着他讲过去的事,小儿子在旁边帮着收拾谷粒。桂花的香气混着酒香,还有孩子的笑声,像一首温暖的歌。

林骁忽然明白,所谓的“长岁”,从来不是指活过多少个春秋,而是指那些刻在骨血里的习惯、牵挂、爱,能像这老桂树一样,根扎在土里,花落在人间,一年年开花,一代代结果。父亲的核桃、母亲的鞋底、孩子的书包、晚晴的馒头,还有这晒谷场的一草一木,都是岁月结的果,苦的、甜的、酸的,合在一起,就是最绵长的寿数。

夜里,林骁被仓房的动静惊醒。披衣出来,看见父亲正往粮仓里添草,母亲站在旁边,手里拿着盏小马灯,灯光在粮堆上晃动,像颗跳动的星。“你爹说,得把粮仓垫高点,防着受潮。”母亲看见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

林骁走过去,接过父亲手里的草叉:“我来吧,您歇着。”

父亲没让,只是往草堆里又添了些干草:“再垫最后一层。你娘说,这粮食得伺候好,明年才能有好收成,咱的重孙才能有饭吃。”

月光透过老桂树的枝叶,落在父母的白发上,像撒了把碎银。林骁忽然觉得,这晒谷场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粮仓里的粮食记得父亲的翻动,桂树上的花朵沾着母亲的指尖,石碾上的温度还留着他们的坐姿,就连空气里,都飘着他们拌嘴的余温。

这些记挂,这些温度,这些生生不息的日常,就是最长久的陪伴。哪怕有一天,父母真的离开了,它们也会像这老桂树一样,年复一年地开花,把那些温暖的瞬间,撒满岁月的长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