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梅韵流芳(2 / 2)

梅糕熟了,林砚之拿出两个粗瓷盘,摆上刚出锅的糕,上面撒着红糖,撒成小小的梅花形——是苏约的做法。他往盘里放了双竹筷,摆在灶王爷的神龛前,轻声说“太爷爷太奶奶,尝尝今年的梅糕”。香烛的烟在阳光里飘,像在说“好,好”。

三、剑影

院心的石碾旁,那把老剑被擦拭得锃亮,斜斜插在青石底座上,成了竹院的“镇院之宝”。苏念的弟弟苏望——小名叫“望儿”,和林望之同字——正拿着把小木剑,学着林砚之教的招式比划,剑穗上的星蓝花结是他自己编的,歪得像只小蝴蝶。

“小砚叔叔,太爷爷的剑真能劈开陨石吗?”望儿仰着小脸问,额头上的汗珠亮晶晶的。他刚从星舰学院放假回来,眼睛里的光像极了年轻时的林骁,总缠着要听黑渊战役的故事。

林砚之拔出老剑,剑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剑脊上的浅痕依然清晰。“当年你太爷爷用它劈开的,不是陨石,是敌军的机甲舱门,”他指着那道痕,“这是你太奶奶不小心碰的,后来他总说,这道痕比任何战功都金贵,因为里面有她的温度。”

望儿凑过来,小手轻轻摸着剑鞘上的“守”字,忽然问:“太爷爷守的,到底是星港,还是竹院?”林砚之把剑递给望儿,让他握住剑柄试试:“都是。他守星港,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守住自己的竹院;他守竹院,是因为那里有他想守护的人。”

望儿握着剑,站在石碾上,忽然喊了声“冲啊”,像林骁当年在黑渊战场上的模样。林砚之看着他的背影,想起毅儿的话:“守护这两个字,从来不是血脉里的债,是心尖上的念。”那些藏在剑影里的温柔,终究还是传给了新的一代。

夕阳西下时,望儿把小木剑放在老剑旁边,说“让它们做伴”。两把剑的影子在地上交叠,像两个跨越时空的拥抱。风穿过竹篱,剑穗上的星蓝花结轻轻晃,像在说“守下去,别停”。

四、薪火

中秋那天,竹院来了许多客人——有林砚之的学生,有研究黑渊战役的学者,还有苏瑶的重孙辈,满满一院子的人,像当年林骁、苏约、毅儿、晚丫头在时那样热闹。

林砚之给大家讲林骁的故事,讲到他在黑渊抱着受伤的苏约突围,讲到他晚年给布偶缝纽扣,讲到他和苏约在梅树下对弈,听众里有人红了眼眶,有人笑着擦眼泪。苏念弹起了苏约传下来的旧琴,琴弦有些松了,调子却依然温柔,像竹院的风。

望儿给大家看他画的星舰设计图,上面画着朵小小的星蓝花,说“要在机甲上刻这个,像太爷爷的剑穗”。林砚之看着图纸,忽然觉得,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细节,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深情,从来都没有消失,它们变成了琴声里的韵,变成了图纸上的花,变成了后辈眼里的光。

夜深时,客人们渐渐散去,竹院又恢复了宁静。林砚之坐在石桌前,看着对面空着的竹椅,仿佛看见林骁和苏约正坐在那里,笑着看他。桌上的梅糕还剩两块,酒坛里的梅酒还剩小半坛,月光透过梅树枝,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

他往两个空碗里倒了酒,酒液晃荡着,映出天上的圆月。“太爷爷,太奶奶,”他举着碗轻声说,“竹院的梅花开得好,星蓝花也开得好,孩子们都长大了,懂得守护了。”

风穿过竹篱,带着花香,漫过那两座紧挨着的土丘,像一声悠长的叹息,又像一句温柔的应答:

“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