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333章 旧匣藏星,新藤绕门

第333章 旧匣藏星,新藤绕门(2 / 2)

柴门的木板上,还留着些浅浅的刻痕:有苏毅骁小时候的身高记录,最上面那道已经快到门楣,旁边写着“比爸爸高了”;有小丫头画的全家福,三个小人手牵手,旁边的梅树比人还高;最底下有个小小的箭头,指着门内,写着“家在这里”,是小远去年刻的,笔画还歪歪扭扭。

“你看这箭头,”苏约指着刻痕笑,“跟你当年在黑渊星系给我指路时画的一模一样,连歪的角度都一样。”她忽然从门后的石缝里抽出根旧麻绳,是当年捆扎行李用的,上面还缠着片干花,是星历40年撤退时,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星蓝花,花瓣虽已碎,却依旧带着淡淡的香。

门后的石凳上,放着个旧竹篮,里面装着些刚摘的蔬菜,最上面摆着两朵新开的星蓝花,是小丫头早上插进去的,说“要让爷爷奶奶买菜也带着花”。林骁拿起竹篮,忽然发现篮底有个小小的补丁,是苏约用星舰的帆布补的,补丁上绣着颗星星,针脚细密,像怕它再破了。

“毅骁说星港的孩子们在学种星蓝花,”苏约往藤根上培了些土,“他还拍了视频,小远总爱指着屏幕喊‘像奶奶种的’,其实他根本没见过咱们的院子。”她忽然往藤蔓上系了根红绳,是用今年的新麻编的,绳头打了个蝴蝶结,像当年林骁第一次送她花时系的那样。

风穿过柴门,带着藤蔓的新绿气息和远处星港的烟火气,在门内门外打着旋。林骁望着门环上缠绕的藤蔓,忽然觉得这柴门不是木头做的,是用岁月的经纬编的——里面有星舰航行的轨迹,有花藤攀爬的执着,还有此刻阳光落在新叶上的暖。

三、茶灶话旧

暮色漫过院墙时,苏约在厨房的土灶上炖着星蓝花粥。灶膛里烧的是去年的梅枝,火苗舔着柴薪,把灶台上的铜壶熏得发亮,壶身上的“守界者”三个字被烟火熏得发黑,却在火光里透着隐隐的亮,像沉睡的星子。

“粥里放了新摘的莲子,”林骁抱着捆梅柴进来,柴块上还带着新鲜的绿苔,“是小丫头托人捎来的,说‘奶奶熬粥放莲子,爷爷喝了不咳嗽’。”他把柴塞进灶膛,火星子溅起来,映得他鬓角的白发像落了层星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

灶台上的粗瓷碗里,摆着两双竹筷,筷尾都刻着小小的星蓝花,是毅骁请老匠人做的,说“比当年的金属筷轻便,爷爷奶奶用着省力”。苏约拿起筷子,忽然发现筷筒里还插着双旧木筷,是战俘营的树枝削的,筷尾被啃得坑坑洼洼——是当年林骁怕她饿,用筷子给她挖野菜根时磨的。

“你那时总说‘这筷子比能量剑还管用’,”苏约往粥里撒了把星核糖,糖粒在粥面上滚了滚,像颗颗小小的星子,“其实是怕我嫌弃野菜苦,故意逗我笑。”她忽然从灶台下拖出个旧陶罐,里面装着些晒干的星蓝花瓣,是星历39年在焦土上采的,当时她说“留着,等有了家就泡茶喝”。

厨房的窗台上,摆着个小小的陶灶,是小远捏的:灶膛里画着火苗,灶上的锅里画着粥,旁边的小人举着勺子,说“给爷爷奶奶喂粥”。陶灶的底部写着个“暖”字,是用指甲刻的,笔画里还卡着点干泥,像刚从地里挖出来的。

林骁拿起陶灶对着光看,忽然想起星历41年,他发着高烧躺在医疗舱,苏约就用这么个小小的金属盆,在简易灶上给他熬粥,舱外炮火连天,她却笑着说“粥好了,就不冷了”。那时的粥很稀,却比任何珍馐都暖心。

粥香从锅盖的缝隙里漫出来,混着梅柴的烟火气,在厨房里打着转。苏约掀开锅盖,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眉眼,却在眼角的皱纹里映出灶火的光,像把星星藏在了里面。

“该盛粥了。”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笑意。

林骁拿起粗瓷碗,碗沿的缺口处补着银线,是他去年亲手缝的,针脚虽不匀,却牢牢地抓住了瓷片,像抓住了一段不会散落的时光。

窗外的蝉鸣渐渐歇了,远处的星港亮起了灯,像片落在地上的星空。院中的梅树在暮色里成了剪影,新栽的星蓝花藤在柴门上轻轻摇晃,影落窗棂,与灶火交叠成一幅安静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