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雨,总带着一股子缠绵的湿意。
林骁蹲在院角的梅树下,手里攥着把锈迹斑斑的工兵铲。铲头陷在泥里,带出的土块裹着细碎的梅根,还沾着片半枯的花瓣——是去年冬天最后一朵没掉的梅花,被雨水泡得发胀,却依旧透着点倔强的粉。
“慢着点,别把根刨断了。”苏约端着杯热茶站在廊下,瓷杯上的裂纹像极了当年“启明号”舷窗上的划痕。她的声音被雨丝滤过,软乎乎的,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这梅树是阿澈亲手栽的,他说‘根扎得深,才能抗住黑渊的风’。”
林骁应了声,手上的劲松了些。铲尖碰到硬物时,发出“咔”的轻响,像咬碎了块冻住的星核糖。
他眯起眼,往旁边挪了半尺,再下铲时,带出个裹着泥浆的金属角。棱角处隐约能看到刻痕,是朵简化的星蓝花——那是“启明号”的制式标记,属于当年他别在靴筒上的备用能量匕首。
雨下得密了,苏约把茶杯往廊柱边一放,挽起袖口走过来。她的袖口磨出了毛边,露出腕上道浅疤,是星历38年在战俘营被铁丝网划的。“是那把‘碎星’?”她指尖碰了碰金属角上的泥,“你当年总说‘匕首要藏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怎么埋梅树下了?”
林骁没说话,只是加快了清理的动作。匕首的轮廓渐渐清晰,刀柄缠着的星蓝花绳早就烂成了泥,只剩股淡淡的草木腥气,混着梅根的土味,倒比任何香料都让人安心。
“星历42年的春汛,”他忽然开口,铲头轻轻敲掉最后一块泥,“你发着烧说胡话,要吃星港的梅花糕。我翻墙去后厨偷面粉,被巡逻队追得绕着营地跑了三圈。”
苏约的指尖顿了顿,雨珠顺着她的发梢滴在匕首上,晕开一小片深色。“我记得,”她的声音低了些,“你回来时裤腿全是血,却举着块缺角的糕笑,说‘热乎的’。”
“就藏在这树下。”林骁把匕首递给她,刀柄上的星蓝花刻痕里还卡着粒梅核,是去年的果子落在上面的,“巡逻队的狗鼻子灵,不埋深点,咱们俩就得去矿场挖三个月星核砂。”
苏约摩挲着冰冷的金属,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雨珠,亮闪闪的,像当年在舰桥熬夜时,她总爱盯着看的星图投影。“后来你总说,这匕首沾了梅香,比能量剑还管用。”
廊下的茶杯冒着热气,茶梗在水里浮浮沉沉,像艘小小的星舰。那是套粗陶茶具,杯底印着歪歪扭扭的“家”字,是小丫头五岁时的杰作,边缘被林骁用银线细细缝过,倒成了独一无二的样式。
雨稍歇时,林骁在梅树旁掘出个浅坑,把匕首重新埋了回去。这次垫了层干净的棉絮,是苏约去年做棉袄剩下的,带着淡淡的皂角香。“让它接着守着根,”他拍了拍湿土,“比挂在墙上当摆设实在。”
苏约端来的茶已经温了,她把杯子递给他,自己捧着另一杯,指腹摩挲着杯底的“家”字。“毅骁今早发讯来,说星港的孩子们在学咱们当年的战术推演。”她忽然抬头,雨雾里的眼神亮得惊人,“小远画的战术图,竟和你当年在战俘营墙上画的如出一辙。”
林骁喝了口茶,舌尖泛起星蓝花的清苦。那是苏约用今年的新茶混着去年的梅蕊炒的,苦里裹着甜,像极了那些年的日子。“那小子骨子里随你,看着软乎乎的,主意正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