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苏文咆哮着,脸色铁青,他不仅损失了一个重要的外围支点和大量物资,更可怕的是,唐军通过智取黑石坞,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强大的武力,更有精准的情报、高超的谋略和分化瓦解的手段!这让他对麾下其他依附势力的忠诚和控制力,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更让他坐立不安的是,几乎与此同时,北面传来了更加糟糕的消息。薛万彻率领的五千唐军精骑,如同幽灵般出现在金山地区与北方部族领地的交界处。他们不与其正面对抗,却神出鬼没,专门袭击高丽偏师的侦察小队、小股运输队,以及任何试图北上或南下的信使。数支携带重金和信物的高丽使者队伍,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同时,各种谣言在草原和林间流传:“大唐已与契丹大部结盟”、“靺鞨人收了唐朝的金帛,不会再南下”、“盖苏文勾结外族,是要引狼入室,害死所有高丽人”……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却极大地动摇了北方诸部本就摇摆不定的心态。
他们开始重新评估介入高丽与大唐之间战争的利弊,出兵援助的承诺,变得遥遥无期。而金山地区的那两万高丽偏师,在失去黑石坞这个前沿支点和与主力、外援的稳定联系后,顿时陷入了孤立和恐慌之中,进退维谷。
反之,对大唐而言,安顺堡的胜利,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困扰多日的粮草问题得到缓解,侧后威胁基本解除,战略主动权,已然牢牢掌握在手中。
而另外一边的中军大帐,李积听着眼睛之中真正的钉子,死神一样存在的钉子!”
还好李积在当初不见斥候回报就知道自己闯过的区域已经满是高句丽敌军,这才有了吴战单人单骑而行的冒险行为,而且完美的将大军的一切回报到山海关。
唯一没想到的就是陛下会再次御驾而征,至于斥候回报陛下那边那边有交战焦灼,他没有动,尽管下属建议出兵合围,他依旧没有动。作为一个统帅,他更清楚自己钉在原位才是对敌军更好的牵制,他不动,周围的高句丽大军就不敢有大的动作,否则自己自己就可能随时吃掉对方驻守范围。
现在看来李积这个统帅才是真正的睿智,当然一切 都离不开吴战这个耀眼的存在。
凤凰山外,唐军大营,士气高昂。
李世民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目光越过代表安顺堡的那个新标记,投向了波涛汹涌的辽水,以及辽水对岸那些星罗棋布的高丽城池。
“陛下,”长孙无忌面带笑容,“黑石坞既定,北路威胁已去大半。薛万彻将军活动卓有成效,北方诸部短期内应不敢妄动。如今,我军粮草充足,后路无忧,是时候全力东向,渡过辽水,与大将军汇合,与盖苏文决战于辽东城下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眼中燃烧着征服者的火焰。安顺堡的胜利,不仅仅是一座堡垒的易主,更是一种模式的验证——大唐的天威,不仅体现在铁骑刀锋之上,更体现在洞察人心的智慧与海纳百川的气度之上。
“传令全军,休整三日,犒赏将士!”李世民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三日后,兵发辽水!朕要亲率尔等,踏破天险,直捣黄龙!让高丽上下皆知,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万岁!万岁!万万岁!”帐内众将,包括刚刚赶回、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吴战,齐声高呼,声浪直冲云霄。
安顺堡的火光已然熄灭,但由此点燃的、名为胜利的星火,却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辽东的原野上,形成燎原之势。
一场规模更大、决定两国命运的辽水之战,即将拉开惨烈的序幕。而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已然崭露头角的吴战,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