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的渤海湾风平浪静,曹云执意要李世民换下龙袍,扮作寻常客商随她巡视沿海渔村。二人乘着不起眼的舢板来到最偏远的石臼坨,这个只有三十七户人家的小村落,正是曹云幼时随父亲避税隐居之所。
“郎君请看,”曹云指着岸边新修的堤坝,“去岁海啸时,正是这道矮堤保住了全村性命。”
她熟练地系好缆绳,从船舱取出备好的粟米与盐巴,几个赤脚孩童欢呼着跑来,显然与她极为熟稔。李世民注意到这些孩子虽衣衫破旧,却个个面色红润,与沿途所见饥民大不相同,不过最开心的就是曹云叫了自己郎君,算是意识中的默认了。
老里正闻讯赶来,见到曹云便激动地要行大礼,曹云急忙扶住老人,用当地方言亲切问候。
当听说同来的“李郎君”是长安来的粮商,老人顿时打开话匣子:“多亏曹娘子去年教我们筑堤养蛤,如今村里不仅能吃饱,还有余钱修船哩!”
在村塾的露天课堂上,李世民看见令人动容的一幕。曹云将《漕运新规》编成渔歌,孩子们拍手跟唱:“三月修船免课税,五月捕鱼减三分...”
曹云转向帝王轻声解释:“渔家子弟大多不识字,但歌声能传千里。”
午膳设在老里正家的石屋前,曹云亲自下厨,将刚捕捞的牡蛎与海带烹成佳肴。她特意选用村民日常的粗陶碗碟,李世民握着磨出缺口的陶碗,忽然问道:“这样的村落,沿海还有多少?”
曹云沉默片刻,蘸着茶水在石桌上画出数百个圆点:“仅平州境内,就有二百余村仰赖漕运为生。”
次日清晨,曹云带着李世民登上新造的巡查舰\"海青号\"。这艘船是她亲自设计,吃水浅而航速快,专用于巡视近海。当船队驶过曹妃甸盐场时,她命人取来水样:“陛下可闻出异常?”
李世民细嗅后蹙眉:“有铁锈之气。”
“正是。”曹云展开海图,“盐场东南有暗流直通辽东,去年在此截获的走私船都带着这种气味。”
她下令船队改变航向,沿着异常水色追踪。果然在午时发现可疑船队,这些船只伪装成渔船,但桅杆的倾斜度暴露了军船特征。
巡查舰佯装避让,曹云却暗中放出训练过的海豚。这些聪慧的生灵带着特制的铃铛,在敌船底舱撞击发出警报。当对方惊慌失措时,“海青号”突然升起唐旗,船首的新型弩机同时锁定目标。
审讯俘虏时,曹云注意到有个水手始终蜷缩在角落。她命人送去热汤,用契丹语柔声询问。那少年突然泪如雨下,原来他是被掳来的新罗渔民,家人皆因抵制走私遭害。
曹云当即下令:“送他回乡,带足盘缠。”这个决定让李世民微微颔首。
黄昏时分,船队在无名岛礁停泊。曹云带着帝王查看新设的潮汐观测站,这里不仅记录水文,更暗中监视着过往船只。她启动精巧的水动机关,岩壁上立即显现出当日经过的所有船影:“这是根据父亲设计的'浮光掠影'改良的,能自动记录船型与航向。”
是夜,曹云在礁石间升起篝火,她取出随身携带的贝制厨具,就着海水烹煮刚捕获的海鲜。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她处理一条怪鱼:“此鱼腥气甚重,也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