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上空晨雾浓得化不开,曹云站在渡口朽坏的木栈桥上,指尖捻着石灰粉测试风速。她发现雾气里带着异常的咸腥气——这分明是海雾逆流上百里的异象,预示着今日潮汐将有剧变。
“监正,所有运粮船已按您的吩咐重新系泊。”漕运督吏气喘吁吁地跑来禀报。
曹云昨夜抵达后立即下令改变传统的“一”字停船法,采用渔帮的“七星锚阵”,使粮船彼此呼应又留出防火水道。
李世民正在临时军帐中审视沙盘,帝王的目光凝在易水与漳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那里水道复杂暗礁丛生,却是通往北伐前线的必经之路。
当斥候呈上契丹游骑出没的谍报时,他忽然问随行的李震:“曹监正现在何处?”
话音未落,河面突然传来凄厉的号角声。浓雾中冲出十余艘快艇,船首皆安装着奇怪的铜管——正是浪里蛟惯用的石灰喷筒!几乎同时,上游飘来大量着火的草筏,火借风势直扑粮船。
曹云立即吹响海螺,预先埋伏在芦苇丛中的渔帮子弟纷纷拉动绳索,河面突然升起数十张浸湿的渔网,将草筏尽数拦截。更妙的是这些渔网都系着浮筒,着火后形成移动的火墙,反而阻断了敌艇的进攻路线。
“陛下小心!”曹云突然扑向李世民。
一支弩箭擦着她的发髻飞过,钉在帐柱上嗡嗡作响。箭杆上绑着的石灰包破裂,白粉弥漫中可见箭翎处刻着东宫卫率的徽记。帝王扶住踉跄的少女,发现她后肩已被箭簇划出血痕。
战斗迅速白热化,敌军显然有备而来,专门针对粮船的火攻装备层出不穷。最危急时,三艘装着猛火油的敌船突破防线,直冲主粮船“永丰号”。曹云见状立即跳上小舟,亲自掌舵迎敌。
“监正不可!”
李震在岸上疾呼,却见曹云巧妙利用水流,使小舟在敌船间穿梭。当她靠近敌船时,突然抛出手中的石灰罐。白雾弥漫中,敌船上的弓手顿时失去目标。趁此间隙,永丰号上的水手急忙斩断缆绳,让粮船顺流漂离火场。
李世民站在高处观战,发现曹云的战术暗合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精髓。她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最危险的位置,如同精通水战的将领。当看见少女为保护粮船险些被火箭射中时,帝王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
转折发生在午时三刻,曹云突然注意到河水开始反常退潮,她想起父亲说过“易水倒流”的异象通常预示地震。果然,河底开始冒出诡异的气泡,部分河岸出现塌陷。这个突发状况反而打乱了敌军的阵型。
“全军后撤三百步!”李世民果断下令。
这个决定看似保守,实则暗藏杀机——唐军早就在下游布设了暗桩。当敌船追来时,恰好被退潮暴露的暗桩困住。曹云趁机放出渔帮特制的“水鬼网”,网上缀满倒钩,将敌船缠得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