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特殊。”李永年简短回答。
周师爷摇头:“我查验过孙家庄的土壤,成分并无特别。秘密一定在种子上。”他从木盒中取出那几粒异常鲜艳的稻米,“看,这是府尹大人在前朝皇室秘档中发现的稻粒,应该是最早的姻脂稻样本。它们的红色素含量是你所种植的十倍以上。”
李永年心中一震。父亲曾说过,最早的姻脂稻确实红如鲜血,后来逐渐退化,需要借助红曲米染色才能恢复鲜艳。没想到官府竟然有原始样本。
“我要你帮我培育出与这一样的姻脂稻。”周师爷目光炽热,“不要用那些染色技巧,我要真正的、天然的胭脂稻。”
“办不到。”李永年摇头,“几百年来退化严重,早就种不出那样的稻子了。”
周师爷微笑:“我相信办得到。根据我的研究,姻脂稻并非自然变异,而是人为改造的品种。你们李家的祖先,应该知道秘密。”
李永年想起《稻经》最后那些晦涩难懂的章节和符号,心中警铃大作。父亲临终前曾说,那些内容邪门,让后代切勿深究。
“我不知道什么秘密。”李永年坚持道。
周师爷也不逼迫,只吩咐兵士带李永年去实验室工作。
所谓的实验室是由一处宽敞花厅改建而成,中央摆满了盆栽的胭脂稻。一些文士模样的人正在记录数据,测量稻株的各项指标。
李永年被要求指导姻脂稻的种植。他故意给出错误建议,希望稻子无法正常生长。但周师爷显然是个行家,立即指出问题所在。
“李师傅,我们最好合作。”周师爷的声音冷了下来,“你的妻子和母亲已经逃到邻县,找到她们只是时间问题。”
李永年心中一寒,只得暂时配合。
日子一天天过去,胭脂稻在精心栽培下长势良好。但正如李永年所说,即使使用孙家庄的土壤,稻穗也只是微微泛红,远不如周师爷手中的样本。
周师爷越来越焦躁,加大了实验强度。技术人员开始给稻株吸灌各种药液,甚至进行特殊处理。许多稻苗不堪折磨枯萎而死,剩下的也形态怪异。
一晚,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李永年躺在硬板床上,思念着王氏和母亲。突然,他听到一阵细微的窸窣声,似是从实验室方向传来。
他悄悄起身,摸向花厅。守卫的兵士正在打盹,他轻易溜了进去。
厅内只点着一盏油灯,光线昏暗。那些胭脂稻在闪电映照下投出怪异的影子,如同张牙舞爪的鬼魅。
窸窣声更清晰了。李永年循声望去,发现声音来自厅角最阴暗处的一盆稻子——那是用周师爷的原始样本培育的,一直生长不良,稻叶枯黄,几乎被研究人员放弃。
此刻,那盆稻子却在微微颤动,干枯的稻叶相互摩擦发出声响。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稻株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饱满青翠,顶端甚至抽出了细小的稻穗。
李永年屏息靠近。他看到稻株的根系似乎发出了微弱的红光,如同地下流淌的血液。
“你也看见了?”一个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李永年吓得几乎跳起。回头看见一个瘦小的老道士,穿着破旧的道袍,不知何时出现在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