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当朝卫国公、尚书右仆射、太子詹事兼领北衙禁军统帅——李积,也正是送吴战文符之人。
他身后,是十八名同样顶盔掼甲、煞气逼人的亲卫牙兵,人人手持长柄马槊,槊刃雪亮,马铠精良,沉默地拱卫着主帅,如同一群随时准备扑食的猛兽。铁蹄翻飞,卷起地上的霜雪泥泞,气势如虹,直冲向点将台。
“轰隆隆!”
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闷雷滚过大地,敲击在每一个士兵的心坎上。校场上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那道疾驰而来的玄色身影上。士兵们的心脏不由自主地跟随着马蹄的节奏猛烈跳动,一股混合着敬畏、崇拜与紧张的热流在冰冷的铠甲下悄然涌动。
李积策马至点将台下,猛地一勒缰绳。那匹神骏的特勒骠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前蹄在空中奋力刨蹬数下,碗口大的铁蹄在冻土上踏出深深的凹痕,稳稳落下。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充满力量与美感。李积翻身下马,动作矫健利落,毫无老态。猩红的披风在他身后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随即被风紧紧压贴在甲胄之上。
他将马缰随手抛给紧随而至的亲兵队长,大步流星踏上点将台的台阶。他沉重的战靴踏在冰冷的石阶上,发出清晰而沉重的“咚、咚”声,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五千将士的心跳上。
他登上点将台最高处,站定。身形挺拔如标枪,目光如冷电般扫过台下黑压压的钢铁丛林。
他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沉默地、缓缓地移动着视线,从左翼的飞骑精骑,到中军如林的步槊方阵,再到右翼的玄甲重装。那目光所及之处,士兵们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握紧了手中的兵器,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
寒风似乎也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偌大的校场,落针可闻,只有军纛在风中不屈的挣扎声格外刺耳。
这沉默,比任何咆哮都更有力量。这是一种无声的威压,一种对军魂的审视,一种大战前令人心悸的凝聚。
终于,李积开口了。他的声音并不算特别洪亮,却异常沉稳、清晰,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穿透呼啸的寒风,清晰地送入每一个士兵的耳中:
“诸君!”
仅仅两个字,如同两颗投入冰湖的石子,瞬间打破了死寂,激起了无形的涟漪。士兵们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抬起头来!让本帅看看,我大唐北衙禁军的儿郎,脊梁是否还如渭水河畔的砥柱般挺直!目光是否还如天山上的鹰隼般锐利!”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金铁交鸣般的铿锵:
“看看你们身上这明光铠!看看你们手中这丈八长槊!看看你们身边这同生共死的袍泽!再想想你们家中倚门盼归的爷娘妻儿!想想你们脚下,长安城的花花世界,万国来朝的煌煌气象!”
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咬得极重,如同重锤敲击在铁砧上,发出沉闷而震撼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