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通讯,林小一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办公室内只剩下他沉重的呼吸声和心脏有力的搏动声。一种混杂着愤怒、失望、后怕以及冰冷杀意的情绪在他胸中翻涌。
张明远……他给了这个年轻人信任、平台、资源,甚至在他提出一些激进的技术路线时也给予了支持。是什么让他选择了背叛?是巨额的利益收买?是被抓住了无法见光的把柄?还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侵蚀?
他回想起张明远平日里的种种细节。沉默,专注,偶尔流露出对国外某些学术巨擘的崇拜,但也曾在对技术路线的争论中,激烈地扞卫过“奇点”的自主道路。这样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竟然会是……
片刻之后,林小一重新睁开眼,眸中所有的情绪都已褪去,只剩下绝对的冷静和锐利。现在不是追究原因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评估损失,控制影响,并揪出可能存在的其他隐患。
“烛龙之鳞”是他应对未来网络战的关键王牌,其核心机密一旦大面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对手不仅可以针对性地开发破解工具,更可以借此污名化整个“主动防御”理念,甚至可能设下陷阱,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利用被泄露的技术漏洞,给予“奇点”乃至其守护的网络致命一击。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深入到了堡垒的内部。
他打开一个绝密的内部管理界面,调阅了张明远自加入公司以来的全部档案、工作日志、权限变更记录以及社交关系分析报告。数据流在他眼中飞速掠过,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处理器,试图从海量信息中找出那个导致背叛的关键节点。
同时,他也在快速评估着泄露的后果。“鳞甲”原型第三阶段的算法和模型固然重要,但并非最终版本,而且“烛龙之鳞”系统的真正威力,在于其“烛龙”架构与“混沌”系统深度融合产生的“涌现”特性,以及他脑海中尚未完全落地的、更进一步的构想。只要核心团队和基础架构还在,就有挽回和反制的余地。
但这件事,给他敲响了最响亮的警钟。在追求技术极致的同时,人心的防线,必须筑得更牢。
天快亮时,磐石再次发来加密信息:“人已控制,初步审讯……他承认了。动机是金钱和对方承诺的其家人移民及海外教职。接触时间是在加入我们之前,属于长期潜伏。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他发展了其他下线,但无法完全排除。”
长期潜伏……林小一目光一寒。这意味着,对手对“奇点”的觊觎和渗透,远比他想象的更早、更深。
“继续深挖,扩大审查范围。”林小一回复,“‘巢穴’计划提升至最高等级。另外,准备一份经过处理的‘鳞甲’技术混淆包,通过张明远的渠道,‘正常’地发送出去。”
既然对手想偷,那就送他们一份“大礼”。一份掺杂了真实数据,但关键部分被巧妙篡改,足以将他们的研究方向引入歧途,甚至在未来引爆逻辑炸弹的“礼物”。
处理完这些,林小一站起身,走到窗边。晨曦微露,给城市镀上了一层淡金色的光晕。但在这光明之下,阴影依旧存在,甚至就潜伏在身边。
内部清污的战斗,已经打响。这或许比应对外部制裁,更加残酷,也更加考验他的智慧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