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数据说话(2 / 2)

“泰坦NEo”平台的表现依旧稳健,预测准确率保持在92%左右,规划路径合理。

而“烛龙”平台……它展现出的预测轨迹更加平滑,对突发变向的响应速度更快,甚至在几个极端案例中,提前预判了某些看似不可能的规避路线!最终统计显示,其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6.8%,规划路径的综合效率(结合时间与能耗)提升了15%!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以苛刻着称的技术博主忍不住失声,“这种级别的优化,需要对系统动态有近乎‘直觉’的把握……”

林小一没有解释,只是切换到了下一个测试项:“第三个测试项:特定模式下的加密数据流实时分析与威胁识别。”

这一次,“烛龙”平台展现出的优势更加夸张。在面对一种经过特殊混淆、传统算法极难识别的加密攻击流量时,“泰坦NEo”平台的识别率只有可怜的32%,而“烛龙”平台的识别率竟然达到了89%!其识别速度更是快了近十倍!

演示一项接一项地进行着。在涉及复杂优化、模式识别、概率推理等“烛龙”架构擅长的领域,其表现全面碾压了作为对照组的、市面上最强的竞争对手芯片!性能提升从百分之几十到数倍不等,而功耗始终维持在更低或相当的水平。

数据,冰冷而客观的数据,如同最有力的拳头,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认知。

当所有演示项目结束,实验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寂静。所有人都被屏幕上那一组组悬殊的对比数据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这不仅仅是超越了,这几乎是在某些特定维度上,重新定义了“性能”的边界!

“诸位,”林小一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力量,“这就是‘烛龙’,这就是基于量子启发架构(qIA)带来的可能性。它并非万能,在传统的、高度结构化的通用计算任务上,它可能优势不明显。但在处理现实的、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关联的智能问题时,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范式。”

他目光扫过全场:“‘奇点’要做的,不是追随巨人的脚步,而是在他们未曾留意,或者无力涉足的领域,开辟新的战场。‘烛龙’,就是我们的先锋。”

掌声,迟来的、热烈的、发自内心的掌声,终于爆发出来!那几位受邀的专家激动地围上前,追问着技术细节。他们知道,今天所见,绝非营销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革命前夜!

“烛龙”用无可辩驳的数据,证明了它的价值,也向所有坚守者证明了,他们选择的道路,充满荆棘,却也通往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