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双线鏖战与微光(1 / 2)

林小一的决定,将“奇点科技”推上了一条充满荣耀与风险的双线作战轨道。一边是关乎公司未来市场地位的消费级核心产品“天工”的量产与推广,另一边则是技术壁垒极高、容错率极低的国防安全项目(内部代号“铸盾”)。

“铸盾”项目组的成立极其隐秘。李明亲自挂帅,从研究院和核心研发部抽调了最顶尖、背景最清白的二十余名工程师,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入驻了郊区一栋独立、安保森严的小楼。他们仿佛从公司主体中蒸发,切断了与外界不必要的联系,全身心投入到那个代号为“磐石”的嵌入式系统研发中。

与此同时,“天工”的量产在周文斌的全力督导下,克服了初期摄像头模组切换带来的微小良率波动,开始稳定出货。市场对这款革命性交互产品的反响热烈至极,预售订单远超预期,渠道商催货的电话几乎打爆了周文斌的座机。

而林小一自己,则在这三条战线之间艰难地平衡着。他白天在学校完成必要的课程,课间和自习时间处理“天工”市场和“铸盾”项目的关键决策邮件,晚上雷打不动地去医院陪伴母亲。

张蕙兰的病情在靶向药的控制下暂时稳定,但药物的副作用让她时常感到疲惫和不适。林小一守在病床边,看着母亲熟睡中仍微蹙的眉头,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酸楚。他利用一切碎片时间,疯狂查阅国内外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最新治疗进展和药物研究,笔记本上记满了复杂的医学术语和临床试验数据。他甚至通过蓝海资本的渠道,联系了国外几位该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远程咨询,寻求最优的治疗方案。

这种高强度、多线程的负荷,即使对拥有成年人灵魂的林小一而言,也是巨大的消耗。他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眼下的黑眼圈如同晕开的墨迹。但在人前,他依旧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和专注,只有在深夜独自驱车回家的路上,无边的疲惫才会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校园,成了他短暂喘息的避风港,尽管这片港湾也并非完全平静。

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林小一的名次罕见地出现了下滑,虽然依旧保持在年级前列,但不再是那个遥遥领先、令人望尘莫及的存在。这在他所在的学霸云集的(一)班,引起了一些细微的议论。

“看来天才也是要花时间学习的嘛。”

“听说他家里好像出了点事,经常请假……”

“再有事,学习也不能落下啊,这可是高中……”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传到了林小一耳中,但他无暇顾及,也无心解释。

真正让他感到一丝暖意的,是那些无声的支持。

苏晚晴依旧会在他疲惫时,默默放上一盒温热的牛奶或一份整理好的笔记。她不再试图过多地询问,只是用这种安静的方式表达着她的关心。有一次,林小一在数学课上因为连日熬夜,差点睡着,是苏晚晴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才让他瞬间惊醒。

陈锋和几个男生,在林小一因为去医院而错过班级篮球赛时,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在赢下比赛后,第一时间给他发了消息:“赢了!林顾问的战术好用!” 他们还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帮林小一记录那些他无法到场课程的详细笔记,字迹工整,重点突出。

班主任李老师也察觉到了林小一的异常,在一次课后,他单独留下林小一,语气温和却带着关切:“林小一,老师知道你情况特殊,学校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但学习是学生的根本,如果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说出来,老师和学校都会尽力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