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安稳。
饭后,主持女子宣布下午继续施工。李震拿起铁锹准备再干一会儿,却被她拦住。
“您别误会,我不是赶您走。”她说,“只是刚才巡查组的人来了,说要上报今日情况。他们看到名单上有您,觉得名字可疑,想当面核对。”
李震点头,“让他们来吧。”
不多时,三名穿灰袍的官员走进巷子。带头的是个中年人,手里拿着一份文书。他扫视一圈,目光落在李震身上。
“你是李阿远?”
“是我。”
“身份籍贯?”
“无籍游民,暂居城南。”
官员皱眉,正要再问,旁边老人突然开口:“他是我带来的,我作保。要查,查我就行。”
女子也上前一步:“志愿记录齐全,工时够了,该给分就给分。”
围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不少人站出来替他说话。有人说他干活实在,有人证明他中午让饭给小孩。
官员看了看人群,合上文书,“行了。既然是自愿服务,又无人举报违规,就照常登记。”
他转身要走,又被李震叫住。
“等一下。”
官员回头。
“你们每个月都来查?”
“是。防止有人冒名顶替,或者地方借机敛财。”
“查得细吗?”
“每笔记录都要对人、对事、对时间。若有虚假,一经发现,取消资格,三年内不得参与。”
李震沉默片刻,“做得好。”
官员一愣,“您说什么?”
“我说,做得好。”李震看着他,“政策能落地,靠的不是命令,是人心。你们没把这事当成差事办,我很欣慰。”
这话出口,周围人都安静了。官员盯着他看了很久,忽然躬身行礼:“多谢指点。”
李震没受这一礼,反而转身走向坑道。他重新拿起铁锹,用力砸进土里。
“路还没修完。”他说,“我再干半个时辰。”
众人怔了一下,随即纷纷拿起工具。铁锹与石块碰撞的声音再次响起,混着笑声和交谈。
太阳偏西,路面终于平整完毕。主持女子拿来一张新纸,贴在墙上。标题写着:《仁和里志愿服务积分榜(三月)》。
她举起笔,“今天新增一位——李阿远,记两分,因额外承担重体力劳动。”
李震看着自己的名字被写上去,忽然问:“这个榜,全国都有?”
“正在推。”她说,“每个里坊都要建。”
“为什么这么做?”
“让大家知道,做好事会被记住。”她认真回答,“不是为了换东西,是为了让更多人愿意开始。”
李震站在榜前,久久未语。
天快黑时,他仍留在广场。几个孩子围着他问东问西,一位母亲送来一件外衣,说晚上风凉。他接过道谢,披在肩上。
远处传来钟声,一天将尽。
这时,主持女子拿着一份新报文匆匆跑来。
“刚收到的消息!”她声音激动,“西部监矿官首日报文到了——十四家黑矿查封,两名股东下狱,三处危山加固完成,五处重点矿点拟由朝廷直营!”
人群爆发出欢呼。
李震接过报文看了一遍,递回去。他走到人群中央,举起手。
“各位。”他说,“这条路修好了,明天还会有人走。今天的善行记下了,明天还会有更多人来做。朝廷能管一时,管不了一世。真正能让国家稳下去的,是你们每一个人,愿意伸手的那一瞬间。”
他停顿了一下。
“我想把这里的做法,推广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