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97章 社会和谐筑基石,团结奋进向未来

第997章 社会和谐筑基石,团结奋进向未来(1 / 2)

天刚亮,宫门还未开,李震已换下朝服,穿了一身粗布短打。他没带随从,也没惊动守门的禁军,只在腰间挂了块寻常玉佩,便出了皇城。

洛阳南城的仁和里比往日热闹。街边早点摊冒着热气,几个孩子端着碗蹲在路边吃面,书包搁在膝盖上。一位老妇人坐在门槛上择菜,见有人路过,抬头笑了笑。李震走过去,在她旁边的小凳上坐下。

“这会儿就忙上了?”他问。

老妇人手不停,“习惯了。儿子在工坊做工,媳妇去学堂念书,家里就我看着门。”

“念书?女子也能进学堂了?”

“怎么不能?”她抬头看他一眼,“朝廷说了,识字不分男女。我媳妇学的是算账,将来要去商行做事。”

李震点点头,起身往巷子深处走。拐过两个弯,看见一面墙上贴着告示,底下围了几个人。一个穿青衫的年轻人正指着上面念:“本月互助日定于初八,修路、义诊、课业辅导照常。凡参与服务者,记志愿分,可抵部分医药费或子女入学加分。”

有人应声:“我家小子前回帮着搬药箱,得了三分,上个月看病少掏了二十文。”

“我也去了!”一个中年汉子拍腿,“修了东头那条泥路,还领了半袋米。”

李震站在人群后听着,没说话。他记得几年前刚入主洛阳时,百姓见官就躲,生怕摊上差役。如今竟能主动聚在一起商量修路看病的事,倒是没想到。

正想着,肩膀被人轻轻碰了一下。回头一看,是个拄拐的老人,衣裳旧但干净。

“这位兄台面生啊,是新搬来的?”老人笑着问。

“算是吧。”李震答,“听说今天有互助活动,来看看。”

“那你来得巧。”老人指了指前面空地,“那边有个修缮队,正缺人手。你要愿意,我可以带你过去。”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空场。十几个人正在搬砖运土,中间一段路坑洼严重,下雨后塌了半尺深。一个年轻女子站在边上指挥,手里拿着本册子记录。

“张婶,又来帮忙了?”她见老人走近,赶紧让出位置。

“这不是带新人来了嘛。”老人拍拍李震肩膀,“他说想出点力。”

女子上下打量一眼,“叫什么名字?先登记一下。”

“李……”他顿了顿,“阿远。”

“好,李阿远,服务半天记一分,中午管一顿饭。”她低头写进册子,抬头一笑,“那边有铁锹,自己拿。”

李震走过去,从一堆工具里抽出一把。木柄磨得发亮,显然是常用之物。他没犹豫,走到坑边就开始铲土。

旁边一个光头汉子看了他两眼,“你这身板,以前干过活?”

“干过。”

“不像。”汉子摇头,“动作太稳,不像是穷苦出身的人。”

李震没接话,只是把一筐碎石倒进坑里,再用夯具压实。太阳渐渐升高,汗水顺着额角流下,衣服也湿了大半。陆续有人加入,也有孩子送水过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踮脚递给他一碗凉茶,他道了谢,一口喝完。

“叔叔你是第一次来吗?”小女孩问。

“是。”

“我娘说,来了就会再来。因为这里的人不会骗你。”

李震看着她跑开的背影,站了一会儿。

到了午时,塌陷的路段已填平大半。主持事务的女子敲了敲铜锣:“收工!伙房开饭了!”

空地一侧搭了个简易棚子,几张桌子拼在一起。锅里炖着肉菜,还有白米饭。大家自觉排队,领了饭就坐在一起吃。李震端着碗坐在角落,听见有人议论最近的变化。

“西疆矿难之后,朝廷派了监官下来,现在挖矿都按规矩来。”

“北边织机也不用连轴转了,小户也能接单。”

“我表弟在江南,说河道清了,米价稳住了。”

这些话他听过不少,但从百姓嘴里说出来,还是第一次。

正吃着,那位拄拐的老人挪到他身边坐下。

“你不是普通人。”老人低声说。

李震抬眼。

“力气不小,但手上没茧。吃饭用筷子的方式,也不是我们这儿的习惯。”老人笑了笑,“不过我不问来历。只要你真心做事,就是好人。”

李震没否认,只问:“你们一直这样?”

“以前不敢想。”老人叹气,“那时候官府来了就要粮要人,谁敢凑上去?后来苏夫人建医馆,免费看病,又教人种新稻,大家才慢慢信了。再后来,李家皇帝说‘民为邦本’,不是喊口号,是真的改了律法。”

他指着远处一群正在扫街的孩子:“那些都是学堂的学生。每周抽半天做志愿,从小养成习惯。现在哪家有事,邻里都会搭把手。”

李震放下碗,望向整个巷子。老人说得对,这里没有高墙深院,也没有衙役巡街,可一切都井然有序。孩子们在路边写字,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夫妻合力修补屋顶,年轻人忙着搬运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