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南诏副使站起来说:“我国决定重新评估提案立场。”
吐蕃代表紧随其后:“我们也需要时间讨论。”
龟兹使者补充:“关于驿站重建的合作方案,我们愿意深入洽谈。”
原本铁板一块的联盟,出现了裂痕。
会议陷入僵局。剩下两国仍坚持原案,甚至放出风声,称将煽动北境游牧部落袭扰大晟边境。
当天夜里,李瑶再次召见张慎。她站在灯下,手里拿着刚刚收到的消息:龟兹国王已下令召回主战派大臣,并派密使送来亲笔信,表示愿以驼队护送大晟使团穿越沙海。
“他们动摇了。”张慎说。
李瑶点头:“明天最后一轮谈判,我要宣布一项新计划。”
次日会上,气氛紧张。反对国代表刚要发言,李瑶先一步走上台前。
“既然大家关心区域稳定。”她说,“那我宣布,启动‘百工援外计划’。未来三年,大晟将向参会各国免费派遣农技工匠、水利专家和医疗队伍。首批一百二十人,明日启程。”
她拿出三份协议书,分别递给南诏、吐蕃和龟兹的代表。“这是我们之前谈妥的合作文件。现在,我邀请你们当众签署。”
三人迟疑了一下,最终依次上前签字。掌声从角落响起,渐渐扩散开来。
就连那两个坚持封锁的国家代表,也不得不微微颔首。
会议结束时,李瑶走出大厅。阳光刺眼,她眯起眼睛看向东方。张慎快步跟上,低声汇报:“五国已联署备忘录,同意暂缓资源提案,转而推进多边协作机制。”
李瑶接过他手中的草案,是她昨晚亲自拟定的《多边协作章程》。里面写明了联合巡逻队的组成规则、技术共享范围和争端调解流程。
“传令下去。”她说,“明日寅时出发,回京。”
张慎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车马。李瑶站在台阶上,望着远方的地平线。风从沙漠吹来,带着干燥的气息。
她翻开战报速递,第一页写着:北方连降暴雨,冀州河堤出现裂缝,地方急报请求支援。
她合上文书,走进车厢。车轮开始转动,碾过沙石路面。
窗外,pletion 城的城门逐渐远去。一支驼队正从侧道赶来,打着龟兹王室的旗号。
车内烛火晃动,映着桌上的章程草案。墨迹未干,最后一个字是“安”——取自“共保安宁”之意。
马车驶出十里,一名侍卫骑马追至车旁,递进一封加急军情:西部侦骑发现可疑骑兵踪迹,疑似平西王残部活动迹象。
李瑶接过信封,指尖划过火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