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下来不到一个月,坊里就热闹起来。有人把老式织机加上蒸汽传动,织速快了四倍;有人做出自动锤锻装置,打铁效率翻番;还有人设计出可调节耕深的铁犁,适合不同土质。
一场评鉴会上,各地送来的器械摆满广场。工匠举牌投票,选出年度利器。全铁骨架蒸汽犁得票最高。
李晨站在台前,看着底下一张张黝黑的脸。这些人里,有曾砸过机器的,也有被机器救过命的。现在他们都盯着图纸,讨论怎么让下一版更轻便、更耐用。
“以前觉得机器是祸根。”一个中年匠人说,“现在明白了,关键是怎么用。”
当天傍晚,一封加急快报送到工学院。青州回信:首批机械烘干粮仓投入使用,湿粮入仓三时辰即干,损耗比往年少七成。
李晨看完信,折好放进怀里。他走进图纸室,灯已经亮了。桌上摊着全国推广纲要的初稿,旁边是最新一批改进方案。
他提起笔,先写下第一条:**优先保障农业机械供应,每州设两名驻点技术员,随叫随到**。
第二条还没写完,外面传来脚步声。一名年轻学徒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块变形的齿轮。
“大人,北线测试组传话,说新型离合器在连续运转六个时辰后出现磨损,建议增加淬火次数。”
李晨放下笔,接过齿轮仔细看。边缘确实有刮痕,但整体结构完好。
“通知他们,明天我亲自去试场。”
“可天快黑了……”
“那就今晚出发。”
他起身披上外衣,顺手抓起桌角的工具包。出门时,正碰上值夜的周算学提着灯笼走来。
“数据我重新算了。”周算学递上一张纸,“如果把转速降一成,磨损能减少一半以上。”
李晨接过纸快速扫了一眼,点头:“按这个调参数。明天早上我要看到新机组装完毕。”
两人一同走向大门。夜风穿过工学院的长廊,吹动檐下的布帘。远处几间作坊 still 亮着灯,叮当声不断。
马车已在门口等候。李晨坐上车,工具包放在腿上。车轮启动那一刻,他回头看了眼灯火通明的主楼。
二楼窗户边,几个学生正围着沙盘讨论传动结构。其中一人举起一根细轴,比划着什么,其他人频频点头。
车行出城,道路渐暗。李晨靠在车厢壁上闭眼休息,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齿轮边缘的刮痕。
黎明前赶到试场。技术人员早已等在场地中央。新机组装完成,燃料加满,只待点火。
李晨亲自检查每一处接口。确认无误后,他下令启动。
蒸汽缓缓升起,传动杆开始转动。仪表指针稳定上升,进入正常区间。
运行两个时辰后,温度依旧平稳。李晨蹲在离合器旁,用手背试了试外壳热度。不算烫,比上次测试低了不少。
“继续保持观察。”他对记录员说,“每半个时辰记一次数据。”
太阳升到头顶时,机器仍在运转。围观的技术员们开始交头接耳。
突然,一声闷响从动力舱传出。紧接着,压力表指针剧烈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