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渐渐安静。
李震走到另一张桌前,拿起一份新制的模型图。那是根据机关图谱改良的蒸汽牵引机设计草图,虽未动工,但原理已验证可行。
“铁路不只是运粮。”他说,“将来还能运煤、运兵、运货。边关告急,援军十日可达;灾情突发,物资三天内出发。”
一名老臣仍不肯松口:“这些奇技淫巧,真的可靠?祖宗之法以农为本,何必折腾这些新花样?”
李瑶看着他:“您家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吧?可曾下田?知道现在一个农户每天要弯腰插秧几个时辰吗?知道孩子六岁就得帮着拉犁吗?”
对方脸色微变。
“我们不是抛弃农业。”她的声音平稳,“而是让农业变得轻松一点。让人不再一辈子困在土地上。”
她转向所有人:“接下来十年,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普及基础识字教育,每个乡设蒙学堂,教算术、地理和农事常识;第二,完成主干铁路网建设,贯通南北东西;第三,实现铁农具全覆盖,淘汰木石工具。”
她说完,全场许久无人开口。
终于,工部尚书缓缓点头:“若真能做到……十年之后,天下将不一样。”
李震拿起朱笔,在草案上写下“大晟国策”四个字。然后他合上文书,交给身旁内侍:“送史官归档。”
大臣们陆续退下。有人边走边低声议论,有人说这计划太过激进,也有人默默记下了刚才的数据。
李瑶收拾好自己的资料,转身准备离开。
“等一下。”李震叫住她。
她停下脚步。
“明天你要见西域使团?”他问。
“是。”她说,“他们会问通商条件。”
“那就把铁路的事告诉他们。”李震说,“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只是卖丝绸茶叶,还能提供运输服务。谁想搭这条线,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李瑶点头,把文书收进乾坤万象匣。她走出东阁,天光已经大亮。
政事堂偏厅里,案几上摊开着一张西域地图。她坐下,提笔开始起草条款。第一条写着:凡参与铁路共建者,需开放边境关卡,允许我方工匠入境施工。
她写到这里,停下笔,抬头看了眼窗外。
一只灰雀落在屋檐下,啄食着缝隙里的谷粒。风吹起窗纸一角,发出轻微响动。
她伸手扶正纸角,重新低头写字。笔尖划过竹简,留下一行清晰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