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东侧,一群学童身穿青衫,手捧竹简。领诵者是个十岁男孩,声音清亮。
“丝路绵延八千里,驼铃响彻三千年。今逢盛世重启市,万邦齐聚贺长安。”
童声朗朗,百姓听着,脸上露出笑意。许多人不懂深义,但他们知道,这条路通了,家里就能多换回粮食和布匹。
李震望着远方。他知道,这份和平不会长久维持,但它值得争取。比起铁骑踏境,这样的场面更能凝聚民心。
一名内官快步走近,低语几句。李震微微颔首。
“传旨下去,今晚宴群臣于太庙前,灯火通明,与民同乐。”
话毕,他仍站在原地,手扶栏杆,目光未移。
百姓开始自发鼓掌。起初零星,后来连成一片。有人喊了一声“万岁”,立刻被旁人制止。
“不说那个。”
“咱们不说那个,但我们心里明白。”
李瑶走来,站到他身侧,轻声道:“北境那边刚传来消息,那支可疑马队已被追踪,确认是散匪,非敌国行动。李骁已下令清剿,不日可平。”
李震点了下头,没说话。
他知道,外面的欢呼是因为今天没有战火。而他必须确保,明天也不会有。
一名西域孩童挤到前排,仰头看着高台。他手里攥着一块糖饼,是刚才官府发放的。他不懂礼仪,也不知朝贡意义,只知道今天街上热闹,大人脸上有笑。
他举起糖饼,朝着高台挥了挥。
李震看见了,嘴角微动。
远处钟楼敲响正午的十二响。
礼官宣布仪式结束。各国使团有序退场,百姓 lger 不散。有人开始谈论今晚的灯会,有人说要带孩子去太庙看看,还有人议论起护卫联军的具体安排。
李瑶收起记录簿,准备返回户部。临行前,她回头看了一眼父亲。
他还站在那里,像一根钉子,牢牢钉在台阶最高处。
阳光落在他的肩上,影子拉得很长。
内官再次靠近,低声禀报:“赵德大人在外候见,说有政务要报。”
李震终于动了。他转过身,面向宫殿方向,迈出第一步。
他的靴底踩上第一级石阶时,袖中一枚玉符突然震动了一下。
他停下。
低头看了一眼。
玉符表面浮现出一道极细的裂纹,像是被无形之力划过。
他没有声张,将手收回袖中,继续向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