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说怎么办?”李骁盯着她,“难道等他们打到城下再商量?”
“你不用亲自去。”李瑶快速说道,“派副将带兵驰援,你坐镇中枢调度。我现在就去调机关图谱里的远程武器图纸,让工技营连夜组装。另外,启动天机分支的推演功能,看看接下来几天可能发生的几条路径。”
李骁咬牙站了几秒,终于松手放下头盔。“好。我留在京中统筹。但你要保证,一旦前线撑不住,我必须立刻出发。”
“可以。”李瑶点头,“但我有个条件——让崔嫣然进政事堂协理文书。她熟悉士族往来信件格式,能帮我分辨哪些是正常公文,哪些是伪造的军令。”
李骁犹豫了一下。“她现在还在照顾母亲,身子还没好利索。”
“这事不让她拼体力。”李瑶说,“只要她看字就行。真假笔迹,她一眼能认出来。”
李骁看了眼窗外渐暗的天色,终于点头。“你去安排。”
李瑶转身出门。李毅跟上去。
路上她低声问:“你觉得是谁?”
“不知道。”李毅说,“但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拿到布防图,还能让假兵混进防线,这个人一定在军机司待过,或者……跟赵德打过交道。”
“赵德?”李瑶脚步一顿,“他是从青牛县小吏做起的,经手过不少边防卷宗。”
“他已经查了三天。”李毅说,“今天早上还在核对今年春耕拨粮名单。我没动他。”
李瑶沉默片刻。“继续盯着。别让他察觉。另外,把王芳叫来。如果真要开战,伤员会很多,药材必须提前准备好。”
李毅应了一声,分开走远。
李瑶回到政事堂时,崔嫣然已经在等了。她穿了件素色衣裙,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清醒。两人一句话没多说,直接开始翻阅各地送来的军报。
大约一个半时辰后,崔嫣然突然停下。“这封信不对。”
李瑶凑过去看。是一份来自西线补给营的调粮申请,盖着正规印鉴。但她注意到落款日期写的是“三月初九”,而今年三月只有二十九天。
“有人用旧历造的假文书。”崔嫣然把信翻过来,“你看这里,墨迹太新,而且印章压住了折痕,说明是先盖章后折叠。正规公文都是先折好再盖。”
李瑶立刻命人封锁收文处,查今日所有入库军令来源。同时派人去通知李骁。
半个时辰后,结果出来了——今日共收到十七份军令,其中四份印章与标准不符,两份使用了已废止的旧官印。最严重的一份,竟要求关闭京城西侧三座城门,理由是“防止疫病传入”。
李瑶抓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名字。这些都是最近频繁出入军机司的文吏,有的是赵德提拔的旧属,有的是临时调来的抄录员。
她把名单递给李毅。“今晚必须抓人。一个都不能漏。”
李毅接过纸,看了一眼,收进怀里。“我亲自去。”
夜越来越深。政事堂的灯一直亮着。
李瑶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漆黑的街道。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很快消失在巷口。她手里握着一枚铜钮,那是从假军令上取下的封扣。铜钮背面刻着一个极小的符号——像是一把断刀。
她记得这个标记。
三年前,王晏被贬前,贴身仆人曾用这种扣子系过书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