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车队编组按‘三车为组,十组为队’,每组配维修工具与备用轮轴一套,队长持通行令牌,沿途驿站不得阻拦。**
写完,他递给文书官:“印五十份,明日下发。”
又转向老匠人:“你从工部调来,熟悉地形车辆。现在起任运输革新督导,随军指导运车列装,优先解决北境防线路段。”
老匠人拱手应下。
李骁接着说:“每月初派巡查组赴各地检查落实情况。仓库建得不合标准,当场责令整改。运车未按时列装,主官记过。”
他顿了顿,补充:“设立‘后勤效能榜’,定期公示各部队保障评分。这分数,计入将领年终考核。”
有人问:“偏远驻军人力不足,怕执行不到位。”
“那就派人去帮。”李骁说,“从军校抽调学员,组成支援队,轮流派驻。每人记录工作日志,回来交验。”
他又提笔写下一道命令:**责成李瑶协助建立专用账目系统,使用复式记账法追踪每一笔军需流转,确保进出平衡,杜绝虚报冒领。**
命令签发后,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
文书官低声问:“是否召李小姐当面交接?”
“不必。”李骁摇头,“她那边正忙着协作项目落地,这事我写清楚就行。只要账目独立,流程透明,她自然知道怎么做。”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地图前,重新审视那条补给线。现在它不再是一条简单的红线,而是被划分为三段,每段都有明确节点和责任人。
“以前我们总想着怎么打赢。”他对屋里众人说,“现在得想,怎么打得久。仗打起来,拼的不只是刀枪,更是背后这一套运转。”
有人问:“若是敌军破坏中转仓怎么办?”
“那就多设备用点。”李骁答,“不在明处囤积,分散隐蔽。今日送一批,明日换路线。让敌人摸不清规律。”
“要是天气恶劣呢?”
“那就提前预警,加派人力。下雨前把干草全盖好,火药移进内仓。每个环节都要有预案。”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后勤人员抱着手册和任务清单,匆匆赶往各部安排。老匠人也被两名士兵陪同,前往军械司对接样车量产事宜。
李骁留在原地,翻开首批试点执行计划。第一个是雁门关守军,要求十日内完成二级仓改建,十五日内接收第一批模块化物资箱。
他拿起朱笔,在“已完成”栏画了个勾。
窗外天色渐暗,指挥厅内灯火通明。他伸手拨了下灯芯,继续往下看。
下一栏写着:**青州水军基地,需配备防水密封箱,适应海上运输。**
他正要落笔批示,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传令兵冲进来,单膝跪地:“将军!北境急报——铁木真部集结三千骑兵,逼近边关哨所!”
李骁握住了桌角的令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