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885章 文化融合,艺术繁荣

第885章 文化融合,艺术繁荣(2 / 2)

十日后,长安城西坊临时搭起的台子前已围满人。台分五角,各代表一方地域。北地胡笳手抱着长管乐器站在高处,南国箫管二人并肩而立,西域鼓架上蒙着新皮,东海弦乐摆成弧形。

开演前夜,一封匿名信被送到监礼御史桌上。纸上写着:“杂糅诸乐,乱祖制也,恐招天怒。”

御史犹豫了一夜,天亮仍未行动。因为李瑶早将消息传遍各部,并下令加开三场,向庶民免费开放。告示贴出后,百姓争相排队领票,连周边县城都有人赶来看。

首演当日,天气晴朗。第一曲是《定风波》,原为军中战歌,现由五方合奏。胡笳声起,低沉如风过荒原;箫音接入,清冽似溪水流石;鼓点落下,节奏渐紧;弦乐铺底,稳而不滞。四种声音交错推进,竟无一处冲突。

台下先是安静,随后有人跟着哼唱。等最后一音收住,全场爆发出喊声。

紧接着是女子学堂的《织春谣》。十几个少女推着改良纺车出场,边转轮边唱。歌词讲的是妹妹上女学,学会记账管仓,帮家里还清欠债。唱到“针线也能写文章”一句时,台下许多妇人抹起了眼睛。

第三场是崔九独奏《归田》。他坐在台上,双手抚琴,虽看不见,却仿佛能感知全场气息。琴声一起,像是春雨落土,又像老农扶犁。有人发现,他脚边放着一双泥靴,据说是从老家带来的。

演出结束三天后,街头巷尾已有孩童模仿鼓点拍手,酒肆里也开始有人唱《同天乐》片段。更有地方官上报,说乡间集会上,南北艺人自发组队表演,连语言不通的,也能靠节奏配合完成一曲。

李瑶收到一份简报,上面记录了这些变化。她看完,提起朱笔,在“试点州”栏圈出三个名字:幽州、豫州、润州。

旁边侍从轻声问:“要不要通知户部拨款?”

“先让他们自己动起来。”李瑶放下笔,“等他们做出样子,再给支持。”

她又翻了几页报告,看到一行记录:**朔方某村,村民集资请来两名异族乐师,教授孩子打鼓跳舞,称‘要让孩子听得懂天下声’**。

她停顿片刻,嘴角微微抬起。

入夜,政事堂灯仍亮着。李瑶批完最后一份文书,伸手揉了揉太阳穴。窗外传来更鼓声,已是二更。

她起身走到柜前,拉开暗格,取出一块木牌。木牌上有细线连接的小铜铃,轻轻一晃,铃响三声。

这是新设的艺文联络信号,直通各州文馆。只要铃响,说明有紧急文化事务上报。

她把木牌放回原处,正要坐下,门外传来急促脚步。

文书官推门进来,手中拿着一封加急报文,脸色微变。

李瑶接过打开,看了一眼内容,眉头立刻皱起。

报文中写道:**润州艺馆建成当日,有人纵火烧毁东厢房,现场留下半块刻字木牌,上书“逆礼败俗”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