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797章 民间支持,正义得伸张

第797章 民间支持,正义得伸张(1 / 2)

晨光微亮,东市的石板路还泛着夜雨后的湿气。苏婉站在高台之上,衣袖被风轻轻掀起一角,她没有理会,只将目光落在台前那张铺开的长卷纸上。纸面平整,墨迹未干,第一行字是她亲手所书:“律法不庇权贵,民心方得安宁。”

台下人群起初只是远远观望。几个农夫蹲在摊位边啃着冷饼,织妇抱着布匹低头走过,商贩吆喝声也比往常低了几分。昨夜宫中风波虽已平息,但消息传到民间时,只剩下零散片段——有人说锦衣卫抓了内鬼,有人传某几位大人已被下狱,可究竟谁清谁浊,百姓心里仍像蒙了一层雾。

一名老医者拄着拐杖慢慢走近。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袍,袖口磨出了毛边。他在长卷前站定,盯着那行字看了许久,忽然从怀中掏出一支短笔,蘸了墨,在下方缓缓写下:“吾孙曾因贪吏延误医治,今恶人伏法,老朽叩谢天地!”

写罢,他双膝一弯,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三个头。

风停了片刻。

一个背着竹篓的少年学子快步上前,抢过笔来写道:“三日前户部驳回灾粮申请,主事者受贿五百金,今伏诛。此非私怨,乃公义!”他写完,转身对身后人群高声道:“你们都看见了吗?朝廷真的查了!不是做样子!”

人群开始涌动。

一位织妇放下手中的布匹,挤到前面,提笔就写:“我丈夫被强征修河三年未归,领工克扣口粮致其病亡。如今那官家抄家流放,我要这纸上留名,让我夫知晓,世间还有公道。”

她的字歪斜却用力,一笔一划像是刻进纸里。旁边一个卖菜的老汉接过笔,手抖得厉害,写了又涂,最后只落下两个字:“该杀。”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孩童踮脚趴在台边,指着纸上的字念出声;老人颤巍巍地摸着那些名字,嘴里喃喃自语;几个年轻学子干脆撕下衣角,用炭条在上面疾书,写完便贴在旁边的木柱上。一张、两张、十张……不到半个时辰,整片广场仿佛披上了一层墨色外衣。

苏婉始终立于台侧,不曾再动笔。她看着一双双粗糙的手握紧笔杆,看着那些从未进过学堂的人一字一句写下心中积压多年的委屈与期盼,嘴角微微松动。

这时,一名身穿粗麻短褐的少年突然冲到台前,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嘶哑:“我爹是去年被诬陷谋反斩首的县衙小吏!他们说我爹私藏兵器,可我家连把菜刀都要省着用!现在我知道了,那是被人栽赃……求您,求朝廷给我爹一个清白!”

苏婉低头看他。少年脸上有长期营养不良的蜡黄,眼里却烧着一团火。

她轻轻点头:“你的名字记下了。三日内,御史台会重审此案卷宗。若确系冤案,朝廷自会昭雪。”

少年猛地抬头,嘴唇哆嗦了一下,终究没说出话,只是重重磕了个头。

消息如风般扩散。不到一个时辰,整座洛阳城仿佛活了过来。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场自发的书写行动。茶肆里有人朗读“公论帖”上的句子,酒楼掌柜主动挂出横幅:“贪官落网,百姓安心”;连平日闭门不出的老儒也扶杖出门,站在自家门前大声诵读自己写下的四句诗:

“雷霆除弊政,春雨润苍生。

今日民心醒,何惧旧阴横!”

午时将近,阳光洒满东市。长卷已被续写至十余丈,从高台一直延伸到街口。有人怕风吹走,特意搬来石块压住纸角;有人提来清水,供执笔者润笔解渴;更有几个孩童自发组成小队,在人群中传递笔墨和空白纸张。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被人搀扶着来到台前。她看不见字,只能用手去摸。指尖划过那一行行墨迹,从最初的迟疑,到后来的颤抖,再到最后紧紧攥住纸沿不肯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