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带回的密信摊在御案上,纸页边缘微微卷起,火漆印碎成两半。李震指尖划过墨迹未干的字行,目光停在“平西王”三字上。他没有抬头,只将信纸轻轻推至一旁,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天刚亮,朝会即将开始。
内侍低声通报百官已入殿,李震放下茶盏,起身走向勤政殿。赵德已在阶下等候,手中捧着一份黄绸封皮的册子,神情沉稳。两人对视一眼,未说话,一同步入大殿。
群臣分列两侧,气氛异样安静。王晏站在文官前列,须发皆白,双手执笏,目光直视前方。他今日穿了一身深青色朝服,腰带系得极紧,袖口露出的手指关节泛白。
钟声响起,李震登临龙座。
礼毕,王晏忽然出列,脚步不疾不徐,走到丹墀中央,缓缓跪下。
“臣有本奏。”
声音不高,却清晰传遍大殿。
李震点头:“讲。”
王晏抬起脸,眼中无惧,“陛下称帝,未奉先皇遗诏,未经禅让之礼,以藩镇之身僭越至尊,天下士人多有非议。今民心浮动,灾异频现,此乃天意示警。”
他顿了顿,扫视四周,“臣不敢妄言废立,然国本动摇,岂可坐视?已有三路藩王联名上书,愿共议大统归属,还政于礼法正统。臣请陛下退居藩位,以安社稷。”
话音落下,数名大臣悄然交换眼神。礼部侍郎丁向前半步,欲言又止,终未开口。
李震坐在龙椅上,神色不动。他等这一刻已有一夜。
“你说朕无诏?”他开口,语气平静,“那你可知,昨夜太子率军查抄城南私印窝点,搜出你亲笔所写《讨逆檄文》底稿,还有你与平西王往来的密信?”
王晏瞳孔微缩,但未动。
李震抬手,内侍立即上前,展开一卷信纸,高声诵读。
“……平西若举兵南下,吾当于内应之,共分疆土,另立新君……”
一字一句,如锤击鼓。
群臣哗然。
王晏终于站起身,声音仍稳:“空口无凭,此信未必出于我手。陛下若以此构陷老臣,恐难服众。”
“不是孤说的。”李震淡淡道,“是你自己写的。”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掷于阶前。赵德快步上前拾起,打开后迅速核对笔迹,随即高声道:“此信封泥印鉴与太傅府用章一致,墨色、纸张亦与近三个月公文所用相符。臣曾为太傅门下记事,对此笔法熟稔——确系其亲笔无疑。”
又一名官员低声附和:“信中提及‘西厢急件’,而太傅府西厢向来为其机要文书往来之所,外人不知。”
王晏脸色渐变。
李震缓缓起身,走下台阶,一步步逼近。
“你还让街头乞丐散播谣言,说什么‘伪帝立国,天怒人怨’?你设私坊印传单,藏旧制官服,准备改元易服,自立仪仗?”他停下,盯着王晏,“你以为,孤不知道你在清虚观养了三十名死士?你以为,孤不知道你每月拨银三百两,买通道士装神弄鬼?”
王晏嘴唇微颤。
“你打着‘礼法’旗号,实则谋的是权。”李震声音陡然加重,“你怕新政废除世袭,怕科举夺了你们家族的荫庇之路,怕百姓不再仰望你们这些高门大户。所以你要毁掉这个朝廷,哪怕引外兵入关,也在所不惜!”
“我没有!”王晏低吼。
“有没有,证据在此。”李震挥手,赵德呈上一只木匣,打开后是几页账册抄件,上面清楚记录着“某月某日,付清虚观香火银五十两;某日,雇流民十人,散布天谴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