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696章 李震整顿,严惩怠政

第696章 李震整顿,严惩怠政(1 / 2)

李震的笔尖在纸上顿了片刻,墨迹微微晕开。那张写着“吏治”的素笺已被翻过,背面赫然列着三行字:“限时报、限整改、限时效;问职、问责、问责。”他搁下笔,指节轻压纸角,目光落在案前堆积如山的回文中——那些敷衍塞责的奏报,如今都成了铁证。

帘外脚步声轻稳,赵德低头入内,衣袖微动,双手交叠置于身前。他未敢抬头,只觉堂中气氛沉得能拧出水来。李震没说话,只是将那页素笺推至案边。赵德趋步上前,取来看罢,喉头一紧。

“大人之意,是要以‘不作为’定罪?”

“不错。”李震声音不高,却像铁锤砸在砧上,“贪者可惧法,懒者却自认无过。他们以为拖着、耗着,新政便能自行退潮。今日若不斩断这念头,明日百姓递状纸的手,就再没人接了。”

赵德默然点头。他在旧衙门里滚爬多年,深知此症结所在。官吏不怕做事错,只怕做事惹祸。宁可闭门不理,也不愿担一分干系。久而久之,政令不出府衙,民怨积于野巷。

“拟诏。”李震开口,“我要让天下知道,不在其位,尚可推脱;既在其位,不谋其政,便是渎职。”

赵德提笔欲记,又迟疑道:“若全数严办,恐地方无人理事……”

“谁说全办?”李震截断话头,“首恶必惩,余者观刑而醒。三十一名怠政者中,择其五最甚者,革职查办,示众以儆效尤。其余按情节分等处置,或申诫,或停俸,或调任候审,留用察看。”

话音未落,李瑶从侧廊步入,手中捧着一册薄本,封面无题,唯有边缘一道暗红印记。她将册子轻轻放在案上,道:“这是锦衣卫整理的《怠政实录》,每人所涉案件、拖延时日、百姓受困情形,皆有据可查。五名首恶之中,寿春县丞鼓动胥吏压案,扬州主簿公然上书请废新律条款,皆已取证确凿。”

李震翻开第一页,目光扫过一行行记录。某县三日应结诉讼二十三件,实办六件;某州女学筹建图纸三年未批;更有老农持状守门七日不得见官……这些数字不再只是纸面文字,而是千百人被拦在门外的日子。

“诏书措辞要准。”他合上册子,“不必骂他们昏聩误国,那是情绪。我要的是规矩——‘身居民上,心悖民本;法令昭昭,尔等悠悠’。朝廷不是让他们念几句空文,是让他们把法送到百姓手里。”

赵德伏案疾书,笔走龙蛇。不多时,草稿成文。李震接过细览,逐句推敲,删去一处“岂容姑息”,改为“不容宽贷”;又将“严加惩处”换作“依法究办”。一字之易,威而不怒,立制而非泄愤。

“就以此稿为准。”他落印于末,“加盖御宝,即刻誊抄三十六份,发往各州府主官、御史台、兵部驿传司。另命宫门前鸣钟击鼓,宣告天下:自今日起,凡怠政误民者,不论品阶,一律严办。”

内侍领命而去。不过片刻,钟声破雾而起,惊飞檐角栖鸟。洛阳城中不少人正捧着早茶,闻声俱是一怔。有人放下碗盏,喃喃道:“这是……动真格了?”

政事堂内,李瑶立于沙盘旁,指尖划过几处标记。“寿春、扬州、庐州、江陵、怀庆——五地首恶皆在此。父亲打算如何收网?”

“不急于动手。”李震坐回案后,“先让他们看诏书,看《实录》,看朝廷动向。我给七日期限,命御史台与锦衣卫联合督办,限期具结上报。期间允许自陈辩解,若有实情难为者,可陈明缘由,酌情减免。”

李瑶微讶:“您还留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