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踩碎枯叶的声响还在耳边,他已翻身上马。北风卷着残雪扑在脸上,战马喷出的白气在夜色里连成一线。身后千军万马无声疾行,只有铁甲摩擦的轻响和蹄声压过冻土的闷震。
他抬手一挥,前锋营立刻散开队形,沿着山脊线隐蔽推进。前方黑影如墙,正是潼关北麓的隘口。敌楼高耸,火把在城墙上连成断续的红链,守军巡哨的脚步声隐约可闻。
“炮队到了没有?”李骁勒住缰绳,声音压得极低。
副将策马靠近:“东侧山路泥泞,两门重炮陷住了,正在用滑橇拖拽。”
李骁翻身下马,大步走向后阵。乾坤万象匣中取出的改良滑橇此刻正卡在石缝间,几名士兵肩扛木杠,喊着号子往上推。铁炮沉得压弯了橇板,积雪被碾出深沟。
“把牵引绳换成长索,绕到坡顶那棵歪松上去。”他蹲下身查看橇底,“再垫一层油布,减少摩擦。”
士卒依令行事。绳索绷紧,二十人合力拉拽,炮身缓缓离地。李骁站在一旁,盯着炮管上的刻度线。这是李瑶亲自校准过的射击参数,每一寸仰角都对应着不同的落点距离,错不得半分。
远处忽然亮起一点火光,紧接着是第二点、第三点——敌军点燃了烽燧。
“他们发现我们了。”副将低声说。
“本来就没打算藏。”李骁直起身,“传令夜隼小队,按原计划行动。”
话音未落,三道黑影从崖壁下方悄然攀上敌楼死角。不到片刻,西侧箭塔的灯火依次熄灭。守军察觉异样,鼓声骤起,但为时已晚。李骁手中令旗一展:“炮兵就位,抢占东谷高地。”
天边泛出青灰时,三十六门火炮已在山谷两侧布列完毕。炮口对准城墙枢纽,引信包逐一检查。空中雾气渐浓,湿意渗进衣领,但每根引信都被裹在防潮油纸内,稳妥无虞。
李骁登上一处岩石凸台,望远镜扫过城头。敌军调动频繁,主力正向南门集结,显然是误判主攻方向。他嘴角微动,下令骑兵佯攻。
百骑奔腾而出,铁蹄踏破晨寂。南门外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而起。城上弓弩齐发,滚石檑木纷纷坠落。就在敌阵重心偏移之际,李骁猛然挥下令旗。
“第一组,放!”
轰然巨响撕裂雾幕。炮弹划破低空,精准砸在城楼两侧的支撑柱上。砖石崩裂,整座了望台摇晃数下,轰然倾塌。守军惊叫四散,指挥中断。
“第二组,瞄准城门铰链,齐射!”
又是一轮齐鸣。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包铁木门的连接处。金属扭曲的刺耳声传来,门轴断裂,巨门向内倾斜。可敌军反应极快,立即调集人手推出备用横梁,试图加固缺口。
“第三组预备!”李骁盯着城内动静,“等他们聚多了再打。”
果然,不到半炷香工夫,数十名士兵扛着滚木冲向门前堆垒。李骁抓准时机,一声令下。
炮火再度炸开。这一次,弹丸越过城墙,落入城内深处。堆积的防御物资瞬间化作碎片,火光冲起数丈。烟尘弥漫中,主门终于承受不住接连轰击,轰然倒地,砸出一片狼藉。
“冲锋!”
玄甲骑兵如潮水般涌出山谷,直扑缺口。步兵紧随其后,盾阵压进,长矛交错推进。残存守军慌忙组织巷战,在街角架起拒马,企图拖延时间。
李骁跃上战马,亲率亲卫突入。枪尖挑飞一名持刀拦截的士卒,顺势刺穿第二人肩胛。血溅在护面之上,他毫不停留,策马直取敌军指挥台。
敌将见势不妙,翻墙欲逃。李骁掷出腰间短刃,正中其腿侧,那人惨叫跌落。亲卫上前将其按倒在地。
不到两个时辰,战斗结束。残兵或降或逃,潼关彻底易主。
李骁立于残破城楼,寒风吹动披风。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微型沙盘,指尖抹去代表敌军的蓝旗,将一面红旗稳稳插在潼关位置。阳光穿透云层,照在铁炮斑驳的炮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