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了一辈子铁,只会锤、锻、淬。”他喃喃道,“原来铁还能自己动。”
李震站在高台边缘,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喧腾。他知道,这一刻会被人记住。不是因为机器多厉害,而是因为它终于走出了密室,走进了田间巷尾。
李瑶下了观测楼,穿过人群走向他。她手里拿着一份密报,面色平静。
“平西王那边有动静了。”她低声说,“细作已经出城,携带全套图纸。我们的人跟上了。”
李震点头:“让他走远些再动手。别惊扰其他工匠。”
“您就不怕他们真造出来?”
“怕什么?”他望着远处那台轰鸣的蒸汽机,“他们拿到的是假图,造的是死物。真正的核心,从来不在纸上。”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在人心。”
就在此时,广场东侧传来一阵骚动。几名工匠围住一台刚组装的试验机,正试图启动。可飞轮刚转几圈,便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随即卡死不动。
有人骂道:“是不是哪个零件错了?”
带头的工匠抹了把汗,翻开手册对照:“按图装的啊……怎么就不转呢?”
李瑶远远看了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
她转身走向登记处,提起笔,在一本厚册上写下新的条目:**西线技术流向监控启动,第一节点确认失衡。**
李毅从钟楼下来,走到她身边,低声汇报:“尾随人员已换班三次,确保不被发现。对方预计明日午时抵达潼关。”
“通知沿途驿站。”李瑶头也不抬,“准备好茶水和歇脚房。别让他们累着。”
李毅应声离去。
太阳升至中天,工坊穹顶被照得发亮。蒸汽机持续喷出白雾,一股接着一股,像是大地深处吐纳的气息。越来越多的百姓围拢过来,有人带着自家孩子,指着机器讲解原理;有人掏出纸笔,临摹结构图。
一名老妇人拉着孙子站在台边,颤声问工作人员:“俺孙儿才识五十个字……也能学这个?”
工作人员笑着递过一本简化版图解:“只要肯学,就能懂。这是陛下亲批的规矩。”
老人紧紧抱住那本书,像是捧住了命根子。
李震依旧站在原地,看着这一切。没有人再需要他说话。机器的轰鸣就是最好的宣言。
忽然,一名信使疾奔而来,在台下跪地呈报:“启禀大人!西城门守军发现,一辆货车中途翻覆,箱中散落大量刻字竹片,内容疑似蒸汽机图纸!”
李震不动声色。
李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光。
她慢慢合上手中的登记册,指尖在封皮上轻轻划过。
那辆马车此刻正卡在山道转弯处,车轮陷进泥坑。车夫骂骂咧咧地跳下车,掀开盖板检查货物。他没注意到,一块木箱夹层里,有一枚铜制齿轮静静躺着——比标准尺寸小了半厘,边缘多出一道不该有的斜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