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388章 蒸汽革命:穿行在历史轨道上

第388章 蒸汽革命:穿行在历史轨道上(1 / 2)

东方日出,阳光落在炮口上,反射出冷硬的光。李震站在观政台边缘,没有回头,只低声下令:“传令下去,首列蒸汽专列,一个时辰后启动。”

话音未落,远处轨道起点已传来金属咬合的轻响。车头锅炉缓缓升压,蒸汽从排气阀喷出,白雾弥漫在铁轨两侧。这不再是试验场里的样机,而是真正贯通南北的运输命脉第一击。

李瑶站在调度台前,手中握着铜线连通的信号板。每一段枕木下都埋有细丝,能将震动、压力、位移实时传回。她指尖划过刻度,确认全线无异常,随即点头:“轨道稳定,可以通行。”

李骁披甲立于车头旁,手按刀柄巡视四周。他身后二十名精锐已登装甲车厢,武器上膛,目光锁定沿途高地。平西王虽败,但其残部仍在暗处游走,谁也不能保证这一趟会平安无事。

李毅早已完成清查。三十里内所有村落、驿站、山洞皆有人排查登记,可疑者尽数控制。此刻他坐在通讯室角落,面前摊开一份名单,手指停在其中一个名字上,迟迟未动。

列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连接处,发出规律的咔哒声。李震走入指挥舱,站定在玻璃窗后。他望着前方延伸的铁轨,像一道切开大地的刀痕,笔直向前。

车厢内,苏婉打开药箱,取出针具和温水袋。一名孩童蜷缩在母亲怀里,额头滚烫。她轻轻掀开衣领,银针落下,呼吸随之平稳。窗外人群开始奔跑,追着列车挥手,嘴里喊着听不清的话。

列车行至中途,地势渐险。前方是被炸毁多年的旧桥遗址,岩层塌陷,河床偏移,曾有三支工程队在此失足,钢架沉入深水,无人敢再动工。

而此刻,桥体静静横跨两岸,表面看去只是单层钢梁,朴素无华。

“减速。”李瑶下令。

车速渐缓,驶上桥面时,一切如常。百姓议论声却未停歇。“这地基撑不住多久。”“昨夜还听见。

行至桥心,李瑶按下控制手柄。

无声无息间,桥面两侧金属板向内收拢,下方水位微动,两条副轨自河底升起,轨道对接,锁扣闭合。一辆全封闭装甲列车从隐藏舱室浮出,履带压上轨道,与主车并行前进。

炮塔旋转,扫描两岸高地;雷达天线展开,信号覆盖十方。车内火控系统启动,弹药装填到位。

车厢里一片寂静。李骁走上联络通道,检查武器状态。六门速射炮全部就绪,瞄准程序自动校准。他低声问:“有没有动静?”

“没有。”副官摇头,“但他们一定看见了。”

崔嫣然站在窗边,看着桥体变形完成,轻声道:“这桥,能扛核弹。”

声音不大,却让身旁的苏婉抬起了头。她没说话,只是将手中的记录本翻过一页,写下“结构承重远超预估”。

李震依旧望着前方,脸上看不出情绪。他知道这句话不是夸张,而是底线的宣示。这座桥不只是交通设施,更是防线,是堡垒,是藏在民生工程下的战争机器。

它不为炫耀,只为威慑。

一旦战起,这条轨道不仅能运货,更能运兵、运炮、运整支军队。而敌人永远不知道,哪一段桥下藏着反击的力量。

列车继续前行,驶离桥区。人群中的骚动渐渐转为惊叹。有人跪下来摸铁轨,发现它竟微微发热,却不烫手。有老匠人掏出尺子量轨距,喃喃道:“分毫不差……这是怎么做到的?”

赵德坐在随行车厢中,提笔写下:“铁龙过处,民心归流。”写完抬头,见一名士族打扮的老者背身离去,袍角沾了泥也不顾。

那老者曾当街痛斥“铁器乱国”,如今却在轨道边站了整整一炷香时间。

列车进入平原段,速度开始提升。锅炉二次加压,活塞推力增强,车轮转速加快。仪表盘上指针不断右移,九十、九十五、九十八……

一百。

车身微震,突破临界点。风声骤然变调,窗外景物拉成模糊长线。田埂、屋舍、树影飞速后退,仿佛天地都在倒行。

“百里时速。”李瑶看着计时器,嘴角终于扬起一丝笑意。她立刻投入记录:耗煤量、震动频率、轴承温度、制动响应——每一项数据都将用于下一阶段优化。

李骁走进指挥舱,报告:“装甲列车保持同步,无异常。沿途高地已完成扫描,未发现埋伏。”

李震点头:“通知后续车队,明日开始常态化运行。货运优先,每日两班。”

“是。”

苏婉处理完最后一例病例,走到窗边。一个小女孩踮脚扒着玻璃,手里攥着一条红布条。见她靠近,怯生生地递上来:“姐姐,送给你。”

苏婉接过,系在手腕上。列车经过村庄,更多红布条从窗口飞出,挂在铁轨旁的木桩上,随风飘舞。

有人说这是旗,有人说这是信物。但在这一刻,它们成了新的符号——属于轨道时代的开始。

赵德合上笔记,走到李震身边:“沿线舆情已汇总。七成百姓支持通车,两成观望,仅一成仍持反对意见。多为年长儒生,或依附漕运为生者。”

“那就让他们看看。”李震说,“看看粮食怎么三天到边镇,看看药材怎么一夜达疫区。道理讲不通,就用事实说话。”

话音刚落,李瑶忽然皱眉。

她盯着信号板,发现东段有一处数据延迟。不到半秒,却真实存在。

“联系东段哨站。”她下令。

通讯员接通线路,等待回应。等了十息,才传来断续声音:“东……段……正常……无……异……”

李瑶不信。她起身走向通讯柜,亲自检查线路。铜丝连接稳固,绝缘层完好,信号理应畅通。

可那延迟还在。

她调出过去十分钟的数据流,逐帧比对。终于发现,在每次列车通过特定位置时,信号都会出现一次极细微的波动——像是被什么吸收了一瞬。

“有问题。”她低声说。

李毅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他手里拿着那份人员名单,目光落在她手中的记录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