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映在密令筒上,银币嵌入磁石阵列的凹槽,齿轮咬合转动,发出低沉的咔嗒声。李震将筒身翻转,三十七格密钥齐齐归位,筒底刻纹与婚书熔铸的印记严丝合缝。他放下筒,目光扫过厅中众人:“今日议三事——农、工、财,皆从官田起。”
苏婉从袖中取出一只玉匣,掀开盖子,数十粒麦种静静卧在丝绒上,泛着淡蓝微光。她指尖轻拨,一粒种子滚落案面,滚了几转,停在李瑶铺开的舆图幽州位置。
“这是空间培育的抗寒种,能在霜期前半月收割。”她声音平缓,“三百顷官田若全数改种,秋收可增两成税粮,足够支撑北境三屯营半年军粮。”
账房总管低头看着种子,眉头紧锁:“官田本就不足,若尽数投于新种,旧粮区恐难保额定赋入。且此物未经试种,若歉收……”
“试种已毕。”李瑶打断,指尖点向沙盘一角。沙粒自行聚拢,显出三块田亩模型,分别标着“旧种”“混种”“纯种”。纯种区麦穗高耸,产量数字浮空而起,比旧种高出一倍有余。“三屯营破前,我已令暗部在五县交界处设立试验田,七日出苗,十四日抽穗。”
账房总管嘴唇微动,未再言语。
李震点头,取出崔氏送来的西域银币,第二枚投入密令筒。齿轮再次转动,筒身轻震,一道磁光投射在墙上,显出税收比例图。银币与税率刻度精准对齐。
“崔氏已默认新税制。”李震道,“从今起,官田产出按三成折算税额,余粮由工坊优先收购,形成闭环。”
李瑶随即展开一卷图纸,墨线清晰,标注着“官督民办·纺织工坊连锁构想”。她指向三县交界处的空白地带:“此处设首坊,由官府出地、出种,招募民户纺纱织绸,成品由磁石车队统运统销。”
话音未落,老账房猛然站起,脸色涨红:“丝绸乃士族专营,历代如此!平民设坊,岂不乱了纲常?”
三位掌柜应声附和,算盘摔在案上,珠子滚落一地。
李震未动,只抬手一招。李毅从侧门走入,身后押着三人,竹筐翻倒,夹层中露出账册,封皮上赫然是王晏私印。李震抽出一页,念道:“松脂三万斤,经闽越水道转运北境,每斤加价五倍。王太傅的‘祖制’,倒是转得挺快。”
老账房喉头一哽,跌坐回椅。
苏婉此时取出另一张图纸,铺在案上。众人凝神看去,乃是一具畜力纺车,双轴联动,脚踏传动,结构精巧。她指尖划过关键节点:“此车可使纺速提升三倍,且耗力减半。图纸已交工部,三日内可出样车。”
李瑶补充:“运输由‘磁石定位车队’承担,路线、载量、时效皆由密钥调控,运费可降四成。运期表按二十四节气排定,误差不过半日。”
老账房盯着图纸上的节气标注,手指微微发抖,终未再言。
李震正欲开口,李骁大步走入,甲胄未卸,手中提着一只铁盒。他将盒中模具拍在案上,铜钱范模上刻着某豪强家徽。
“北境战报之外,缴获此物。”李骁声音冷,“私铸铜钱,数量逾万,家徽清晰可辨。此人还囤积耕牛八百头、铁器千件,市面已现短缺。”
李震目光一沉:“即刻查封其家族牧场,三千亩划为官田试验区。耕牛由苏婉调配,优先供给试种户。”
苏婉点头,从空间取出数块铁牌,上刻编号与姓名:“农具租赁即日启动。曲辕犁、铁耧车、水车部件,皆可凭身份牌租赁,押金按成色折算,损毁者扣减田权。”
李瑶同时启动物资调配沙盘,二十七个铜人偶在沙盘上移动,模拟旱灾场景。粮、牛、铁器自动分流,优先级由密钥等级决定。众账房看着沙盘自行运转,面面相觑。
“农为本,工为翼,财为脉。”李震缓缓道,“三者须联动,不可割裂。”
话音刚落,粮商代表起身抗议:“若官田增产,粮价必跌,我等囤粮何用?”工匠头领也站出:“若纺车普及,旧匠人失业,岂不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