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情报网织密如网(2 / 2)

她亲自将册子送至李震案前。李震翻阅良久,问:“此制可常行?”

“可。”李瑶答,“每七日更新,涵盖民生、治安、资源三类,决策可据实调整。”

李震又问:“情报权若失控,岂非另立衙门?”

“故需制约。”李瑶取出另一份文书,“我提议设‘监察复核组’,由赵德核验情报来源,崔嫣然监督执行合法性。重大行动,须双签方准。”

李震提笔批下:“可试行三月。”

三日后,县衙后堂设密室一间,墙上挂起青牛县全境图,七色丝线纵横交错,标记着各村耳目、镇级账房、城中中枢的位置。三十名文谍少年轮值昼夜,每两时辰递送一次简报。李瑶立于图前,听一名少年诵读新报:“北岭村昨夜有陌生人问路,形迹可疑,已录其衣貌。”

她点头,命人将信息录入《密报十则》模板,归入“外来人员”类,标注为三级警讯。

李毅走进密室,低声禀报:“济仁堂掌柜招供,蜡丸由一外乡人交付,酬银五两,仅知其称‘三日之内必有动静’。”

李瑶目光微凝:“三日……可对应祭典。”

“但他不知具体内容。”

“这就够了。”她取出沙盘,将七色丝线重新梳理,“细作网络以药铺为节点,以口信为链,以乡老为口。我们已截断其声,下一步,要让它自曝其形。”

她提笔写下新令:

一、各村文书继续轮换,周期延长至十五日;

二、惠民账房增设“急事红帖”,投递者可获双倍工分;

三、文谍少年分组交叉核验情报,凡虚报三次者除名;

四、建立“反策反”训练课程,由李毅每月授课一次。

七日后,首期《七日密情汇编》再度呈上。此次新增一项:

“细作联络频率下降六成,疑似察觉异常。建议放其联络一人,顺藤摸根。”

李震阅毕,未批字,只将册子放入案侧密匣。他抬头问:“你信得过这些孩子?”

“信得过。”李瑶答,“他们不为权,不为财,只为能吃饱饭、识几个字。这便是最牢的忠诚。”

李震沉默片刻,终道:“准续行。”

当夜,李瑶独坐密室,听雨打屋檐。一名文谍少年快步进来,递上一帖红纸急报。她展开查看,眉头微蹙:

“南塘村仓吏之子今晨失踪,昨夜曾见外乡人赠糖。”

她提笔在沙盘图上圈出南塘村,又将七色丝线中一根蓝线轻轻拨动,使之与另一根红线相接。

少年问:“是否启动复核?”

李瑶未答,只将红帖折好,放入特制竹筒,盖上印鉴。

竹筒被递入暗格,滑向密道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