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火铳试射惊四方(1 / 2)

工坊案上的新纸还压着石镇,墨迹未干。李瑶指尖抚过名单末尾,陈六二字旁画了道横线,又添了个小圈。她起身吹灭油灯,推开后窗。天边刚泛青白,风里带着昨夜露水的湿气。

她走出工坊,守在门口的工匠立刻迎上来。那人手里捧着一杆乌黑铁管,铳身粗细匀称,火门处嵌着铜片,尾端箍着铁环。他双手微颤,声音压得极低:“李姑娘,样铳已铸成,药室试压三次,未见裂痕。”

李瑶接过火铳,沉手。她翻转铳身,对着晨光细看铳管内膛。光线下,螺旋纹路清晰可见,是依着空间图谱刻出的来复线。她点头:“去靶场。”

靶场设在北岭洼地,三块厚木板钉在土堆上,三十步外插着标旗。李骁早已等在那儿,身后立着十二名选出来的铳手,皆是老兵,手上有茧,眼神稳。他见李瑶提铳走来,目光落在铳口上。

“真能打穿甲片?”他问。

“三十步内,可破重骑。”李瑶将火铳递给他,“但得练。”

李骁接过,试了试握把角度,又掂了掂分量。他皱眉:“太沉,骑兵马上不好用。”

“本就不为骑战。”李瑶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是黑褐色颗粒,“火药改了配比,颗粒粗细一致,燃速稳。每铳装药一钱二分,铅子重八分,不可多,不可少。”

工匠在一旁补充:“铳管加厚三分,药室扩了一圈,试过三次冷锻,裂纹全数剔除。”

李骁不再多言,转身走向靶位。他装药、填纸、压实、入弹,动作利落。其余铳手围在一旁,屏息盯着。

他举铳,瞄准。一声轰响,硝烟炸开,木靶中央应声破洞,碎屑飞溅。靶后尘土扬起一尺高。

人群里有人低呼。李骁没动,接着试第二铳。装填完毕,扣机时火绳未燃,哑火。他皱眉,退弹重装。第三次,火门火星一闪,铳声再起,弹丸偏左,嵌进靶边木桩。

“两中一偏。”李骁收铳,回头看向李瑶,“卡壳一次,是火门漏气?”

“火绳槽太浅,火星易灭。”李瑶走过去,接过火铳细看,“下次加深两分,再试。”

工匠记下。李骁却已转身,对身后铳手道:“每人三发,记清装填步骤。慢不要紧,错一步就炸手。”

试射持续到午时。十二人轮番上阵,命中率六成,无一炸膛。最后一铳击发时,弹丸穿透双层木板,钉入后方土壁,深达三寸。

李瑶蹲在靶前,用匕首撬出弹丸。铅子变形,但完整。她捏在手里,对李骁说:“够了。能破甲,能穿阵,骑兵冲阵前至少倒三成。”

李骁盯着那枚铅子,缓缓点头:“够了。”

消息传回主宅时,李震正在校阅粮册。他听完回报,放下笔,问:“工匠可都签了封口令?”

“每人三日口粮,外加一两银子,按了手印。”报信人答,“李姑娘亲自监的字。”

李震起身,走向城楼。风从北面吹来,带着火药残留的焦味。他站在箭垛后,望向靶场方向。远处人影晃动,隐约可见火铳手列队收整。

赵德跟上来,手里捏着一份文书。“平西王遣使,明日辰时到城外查验边贸账目。”他顿了顿,“说是例行巡查。”

李震没回头。“他们等不及了。”

“火器才成,若被看见……”赵德声音压低,“朝廷必疑。”

“他们已经疑了。”李震转过身,“细作三夜连探,密信两度伪造。他们不是来查账,是来量我们的底。”

赵德沉默。

“藏得住人,藏不住势。”李震道,“既然他们要看,就让他们看个清楚。”

次日辰时,城门未开。三百铳手列于瓮城两侧,黑甲齐整,火铳斜持,铳口朝下。每杆铳皆三管并列,以铁箍固定,可轮射三发。李骁立于队前,手按腰刀,目光平视。

李震站在城楼高处,苏婉立于侧后,手中捧着药箱。她没说话,只是看着城下那排乌沉的铳管,轻轻按了按箱角。

使节一行五人骑马至吊桥外。为首者穿青袍,腰佩玉饰,面容沉稳,眼神却不断扫视城墙。他抬头拱手:“奉王命巡查边贸,还请开城验账。”

李震扬声:“贵使远来,宁远堡岂能无礼?特备新器演练,以示敬意。”

话音落,城头鼓声三响。

“装弹!”李骁一声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