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钱庄开业(2 / 2)

李瑶道:“旧例重物不重人,可人若肯为民生出力,为何不能信?”

她提出新法:分期还款,前两月免息,后以实物抵息。赵武可用铁犁、锄头折价偿还,每把按市价八成计,分六期付清。

李震在旁听罢,点头:“凡为民生出力者,钱庄优先支持。”

赵武眼眶发红,双手接过三十贯“青牛”钱,一枚未动,尽数投入随身布袋。他未道谢,只深深一揖,转身出门。百姓见铁匠都能贷到钱,且无需田契房契,纷纷上前咨询。有农夫问可否贷犁,有织户问可否贷梭机。李瑶一一记录,许诺三日内答复。

至申时,钱庄已收存十二笔,共计八十七贯六百文;放贷四笔,总计一百一十贯。账册页页填满,算盘珠响个不停。

李震立于内室,看李瑶清账。她逐笔核对,笔尖蘸墨,勾画无误。忽而停笔,抽出三枚“青牛”钱,置于灯下细看。铜钱边缘微翘,似被人用钳子剪过一道。

“有人试剪边。”她说。

李震接过,指尖抚过缺口,未怒。他命人取来小锤,将三枚钱投入铁盆,倒入熔铅,点火重铸。火光映在他脸上,明暗交替。

“不追责。”他说,“但要让百姓知道,我们不怕。”

次日清晨,钱庄外贴出告示:“凡交回问题铜钱者,奖一文。”下方设一木箱,箱口窄小,仅容铜钱通过。

天未亮,箱中已有三枚铜钱静静躺着。

李震亲自将它们投入熔炉。铜液沸腾,他取来新制钱范,边缘刻一圈细密锯齿纹。这是他昨夜亲手所刻,非为装饰,乃为防伪。新钱脱范而出,边缘如齿,握在手中有硌手感,无法剪边取铜。

“从今日起,‘青牛钱’皆带防伪纹。”李瑶宣布。

百姓见钱庄不惩反奖,且迅速改良钱币,信任更增。有老商户原拒收“青牛”钱,今晨主动送来五贯,要开账户。李瑶照收,依例开单。

日暮,钱庄关门。李震独坐内室,看账册最后一行:“总存入一百七十三贯二百文,总贷出一百六十贯,库存净余十三贯二百文。铜钱流通数:二百零七枚。”

他合上册子,取出一枚新铸“青牛”钱,边缘锯齿清晰。他用指腹摩挲钱面“青牛”二字,忽然问:“若将来百姓只认此钱,朝廷的,还算数吗?”

李瑶站在门边,未答,只将一叠存单放在桌上。最上面一张,编号“0100”,写着一个农夫的名字,存款三贯,用途注明:“备春耕。”

李震低头,继续摩挲铜钱。火炉余温未散,铁钳横在炉口,钳尖还沾着一点未化的铜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