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6(2 / 2)

宫典心头一凛,躬身答:“回陛下,是户部侍郎范大人在澹州的私生子,名唤范闲。”

“哦?”庆帝语气依旧平淡,“那你说,朕为何放他进庙?”

宫典冷汗瞬间就下来了,他这才明白,范闲能安然无恙地进去,根本就是陛下的意思!他颤声答:“臣……臣愚钝……”

庆帝并不追问,换了个问题:“那你说,今日在进城御道上,安排那些侍女想去败坏范闲名声的,又是谁?”

宫典头皮发麻,犹豫片刻,低声道:“臣……臣以为,或与宫内贵人有关……”

庆帝轻轻笑了一声,似是满意,又似是嘲讽,最后状似无意地问:“宫典啊,朕听说,太子前几日赏了你一幅吴道子的画?”

轻飘飘一句话,如同惊雷炸响在宫典耳边!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冷汗涔涔,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臣……臣有罪!臣即刻将画送回东宫!”

御辇内再无声音传来,只余下宫典跪在街心,心如死灰。帝王心术,深不可测,一念之间,便可定人生死。

马车将范闲和苏小蕊送至范府门口。朱门高耸,气派非凡,却透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范闲上前叩门,良久,才有一角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丫鬟探出头,打量了他两眼,语气不冷不热:“是澹州来的范闲少爷吧?老爷尚未回府,二夫人吩咐了,请您从这边进。”

竟是连正门都不开。范闲心中了然,这是下马威开始了。他面上不动声色,好脾气地笑了笑:“有劳姐姐带路。” 示意苏小蕊跟上。

一路行去,府中仆役行事皆蹑手蹑脚,低声细语,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一问才知,原来是二夫人柳如玉正在午睡,阖府上下皆需保持安静。范闲与苏小蕊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讥诮——好大的威风!

正走着,忽见前方一个身穿绸缎、体态微胖的少年,正拿着一根木棍,气急败坏地追着一个抱着账本的中年账房先生跑了出来,口中嚷嚷着:“站住!把我的银子还来!账对不上就是你贪了!”

那少年看到范闲,也不问是谁,扬着下巴,用棍子指着他,趾高气扬地问:“喂!你谁啊?知道小爷我是谁吗?” 目光随即落到范闲手中那材质特殊的箱子上,眼睛一亮,“手里拿的什么?打开给我瞧瞧!”

范闲一看这做派,便猜到此人大约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范思辙了。他心中觉得好笑,面上却故作疑惑:“打开?这箱子可不好开。要不,你自己来试试?”

范思辙果然上当,扔了棍子就来抢箱子,鼓捣了半天,脸都憋红了,箱子却纹丝不动。他气得跳脚:“在整个范府!小爷我说一不二!我让你打开你就得打开!”

范闲忍俊不禁,逗他:“哦?这么厉害?那我若让你下令,叫这些下人们把你打一顿,他们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范思辙直接被这逻辑绕晕了,愣在原地,掰着手指头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该听谁的,模样甚是滑稽。

丫鬟将范闲引到内院一处厢房前,便止步道:“二夫人还未起身,请少爷在此稍候。” 说完便退下了。

显然,这是柳如玉的第二道下马威——晾着他。

范闲也不恼,反而对苏小蕊笑道:“看来二夫人睡眠质量不错。正好,我也乏了。” 他竟真的大喇喇地在廊下找了张躺椅坐下,还对苏小蕊招招手:“小蕊,来,给你家少爷扇扇风,遮遮阳,我也小憩片刻。”

苏小蕊暗暗翻了个白眼,但还是配合地拿起一旁的蒲扇,不情不愿地给他扇风,低声道:“工钱加倍,精神损失费另算。”

范闲闭着眼,嘴角微扬:“记账上。”

不知过了多久,柳如玉终于“睡醒”了。她得知范闲非但没焦躁不安,反而在外面睡得香甜,还有“侍女”伺候,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她整理好仪容,端出一副主母的架子走了出去,故意咳嗽一声。

范闲“惊醒”,连忙起身,恭敬行礼:“范闲见过二夫人。”

柳如玉皮笑肉不笑:“闲少爷真是好兴致,初来乍到,倒是不认生。”

范闲笑容温良:“回二夫人,一路劳顿,实在困倦,见此处清静,便忍不住打了个盹,失礼之处,还望二夫人海涵。” 语气谦卑,态度却是不卑不亢。

柳如玉一拳打在棉花上,正想再敲打几句,却见范思辙又举着棍子嚷嚷着冲了进来要找范闲算账。柳如玉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故意侧身避开,打算任由事态发展,无论范闲是忍气吞声还是动手反抗,她都有文章可做。

就在范思辙的棍子快要挥到范闲面前时,一个清冷的声音及时响起:“范思辙!你又胡闹什么!”

只见一位身着淡雅衣裙、气质清冷的少女快步走来,正是范府大小姐——范若若。她只是瞪了范思辙一眼,方才还嚣张跋扈的范思辙立刻像见了猫的老鼠,缩着脖子放下了棍子,嗫嚅着道:“姐……我……我没胡闹……”

“还不向兄长道歉!”范若若语气不容置疑。

范思辙只好乖乖对着范闲躬身:“对,对不起……”

柳如玉看着这局面,气得暗自咬牙,却又无可奈何。

范若若这才转向范闲,眼中满是欣喜与激动,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哥哥,你终于来了!”

兄妹二人回到范若若的闺房,只见房中竟堆满了各色礼盒,珍玩首饰,琳琅满目。范若若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这些都是京中各家小姐们送来的,她们……她们都催着我问,《红楼》后面的故事呢。”

范闲一愣,这才想起自己儿时在澹州给若若讲故事解闷,随口提过的《红楼梦》,没想到若若记了下来,还传了出去,竟引得京都贵女们如此追捧。他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这“名着”的来历,只得含糊应承过去。

兄妹二人正叙着话,门外有下人匆匆来报:“闲少爷,老爷回府了,请您去书房一见。”

范闲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此刻才刚刚开始。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对若若和苏小蕊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朝着那座象征着范府最高权威的书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