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致命的是,她武则天自己就是女子称帝,若废掉同样是女子的太子,岂不是自打耳光,承认自己得位不正?她已被自己的成功和女儿的手段,逼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这种憋闷与无力感,让武则天性情愈发乖张,对身边人,尤其是对男宠薛怀义,也越发疏远冷淡。
薛怀义本是市井无赖,凭借武则天宠爱而一步登天,封官加爵,骄横不可一世。如今骤然失宠,又见武则天因太子之事郁郁寡欢,将怒火迁至自己身上,他顿感恐慌与愤恨,竟生出疯狂的报复之念。
一日夜间,他趁酒醉,指使手下僧众,以做法事为名,将武曌为彰显权威而耗巨资修建的、象征“万象更新”的明堂付之一炬!冲天大火照亮了神都的夜空,这座帝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一夜之间化为白地!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这不仅是巨大的物质损失,更是对皇权的公然挑衅与亵渎!武则天闻讯,气得几乎晕厥,这是对她权威最赤裸的羞辱。然而,如何处置薛怀义,却成了难题。公开处死,等于向天下宣告自己识人不明,宠信宵小,颜面尽失,暗中处理,又难消心头之恨,且易引人猜疑。
就在武则天犹疑不定、朝臣们噤若寒蝉之际,太平公主站了出来。她一身戎装,未等武曌下旨,便亲自率东宫卫率,直扑薛怀义府邸。
面对惊慌失措、犹自叫嚣的薛怀义,太平公主面若寒霜,厉声喝道:“阉奴安敢焚毁明堂,亵渎天威!留你不得!” 话音未落,剑光一闪,血溅五步!太平公主亲手斩下了薛怀义的头颅!
随后,她提着那颗血淋淋的人头,入宫面圣,跪在武曌面前,朗声道:“儿臣已将焚毁明堂、辱及母皇的狂徒就地正法!请母皇降罪!”
武则天看着阶下女儿坚毅的面容,又看看那颗曾备受自己宠爱、如今却面目狰狞的头颅,心中百感交集。
有震惊,有解脱,有一丝快意,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这个女儿,已经成长到可以如此果决地替她扫清障碍,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在替她维护摇摇欲坠的尊严。
她亲手杀了自己的男宠,既解决了这个难题,也以一种无比强势的姿态,宣告了她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对自己地位的维护。
武曌缓缓起身,走到太平面前,亲手将她扶起,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不容置疑的肯定:“你做得对。此等狂徒,死有余辜。何罪之有?”
薛怀义之死,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骤然平息。太平公主以这种极端而有效的方式,再次向天下、也向自己的母亲证明了她的价值、果决和对武周朝廷的忠诚,至少表面如此。经此一事,她在朝野间的威望更上一层楼,太子的地位愈发稳固。
然而,武则天心中的波澜却并未平息。她站在依旧弥漫着焦糊气的万象宫废墟旁,望着太平离去时挺拔的背影,目光深邃难测。
这个女儿,已不再是需要她庇护的雏鸟,而是羽翼丰满、爪牙锋利的凤凰。她既欣慰于继承人的强悍,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母女二人之间,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之下,权力的博弈已进入了一个更微妙、也更危险的阶段。下一局棋,该如何落子?武曌陷入了沉思。
时光荏苒,武周朝堂的权力天平,在无声中持续倾斜。太平公主,这位以军功立身、以铁腕固位的皇太子,其权势与威望,已渐成铺天盖日之势。
而曾经睥睨天下的女帝武曌,却不可抗拒地显露出衰老的痕迹。精力不济,使她逐渐厌倦了每日繁杂的朝政,愈发沉溺于张昌宗、张易之等年轻男宠精心营造的歌舞升平之中,往日洞悉一切的锐利目光,也蒙上了一层倦怠的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