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血谏(2 / 2)

“够了!停下!” 皇帝突然大喊,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颤抖,“朕…… 朕允了!青州格物科,暂允试点!”

话音刚落,燃烧的官员们突然停住了脚步。陈默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血书举得更高:“陛下…… 言出…… 必行……” 说完,他的身体一软,倒在台阶上,火焰渐渐熄灭,只留下一具焦黑的躯体,手中还紧紧攥着那卷血书。

其他六个官员,也先后倒了下去。赵谦的木杖滚落在地,顶端还刻着他当年考上修士时的名字;林文的怀里,掉出一张泛黄的纸,是他给乡下儿子写的信,上面还没写完:“爹若能让格物科开考,你以后就能靠自己……”

金銮殿前,一片死寂。只有百姓的哭声,和官员们压抑的叹息,在铅灰色的天空下回荡。

魏嵩站在一旁,脸色铁青,却不敢再说一句话 —— 他没想到,这些寒门官员竟会以死相谏,更没想到,皇帝会在众目睽睽之下答应试点。柳苍澜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灵力在掌心翻腾,却最终还是收了回去 —— 此刻动手,只会激起民变,得不偿失。

“传朕旨意。” 皇帝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坚定,“恢复张谦青州知府之职,即刻从北境召回;青州格物科试点,由张谦主持,李修为副,三日内筹备考场;魏嵩,暂免镇逆司之职,闭门思过;柳苍澜,约束世家修士,不得干扰试点,违者,以谋逆论处!”

旨意一出,百姓们瞬间爆发出欢呼声,跪在地上,对着金銮殿的方向磕头:“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李修走到台阶下,小心翼翼地捡起那卷血书。血书已经被火焰烧得边缘发黑,却依旧能看清 “开科取士,天下为公” 八个大字,上面的血,还带着一丝余温。他抱着血书,跪在七个官员的遗体前,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各位兄台,你们看见了吗?陛下允了…… 格物科,能开考了……”

消息传到北境时,张谦正在帮凡人修灵渠。林默拿着圣旨,跑得鞋都掉了一只,声音带着哭腔:“大人!陛下下旨了!恢复您的知府之职,还让您主持青州格物科试点!还有…… 还有七位大人,他们为了格物科,在金銮殿前…… 自焚了……”

张谦手中的锄头 “哐当” 掉在地上。他愣了愣,突然朝着京城的方向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额头磕在冻土上,渗出血来:“七位兄台,张某定不负你们的血,定不负天下凡人,把格物科办好!”

远在青州的程明,得知消息时,正在外骨骼工坊给农民讲解考题。他停下手中的活,让工匠们拿出七盏油灯,放在工坊的中央,点燃后,对着京城的方向深深鞠躬:“七位大人,你们用生命点燃的火种,我们会继续传下去,直到天下凡人,都能有一条靠自己的路。”

三日后,张谦回到青州。百姓们自发涌上街头,捧着灵米,提着棉衣,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他。张谦没有接受任何礼物,直接去了灵脉院 —— 那里,七名官员的灵位已经被供奉起来,血书 “开科取士,天下为公” 被装裱在正中央,旁边放着他们生前的物品:陈默的青州府印、林文的教书先生、赵谦的木杖……

张谦站在灵位前,看着血书,轻声说:“七位兄台,考场已经备好,考生们都在等着,你们放心,这一次,我们不会再让你们失望了。”

灵脉院外,李修带着朝廷派来的考官,正在布置考场。考生们穿着整齐的衣服,手里拿着算学工具和格物图纸,眼神里满是期待 —— 他们知道,自己能站在这里,是七位官员用生命换来的机会,他们不能输,也不敢输。

而在京城的镇逆司,魏嵩坐在空荡荡的书房里,看着墙上的《世家名录》,眼中闪过阴狠的光。他拿起传讯符,拨通了赵家的号码:“赵虎,试点可以让他们搞,但你要记住,灵脉在我们手里,考官里有我们的人,只要时机成熟,就能让格物科,变成一场笑话……”

传讯符的另一端,传来赵虎阴恻恻的笑声。

可他们都没看到,青州的灵脉院外,百姓们正围着七盏油灯,一遍遍地念着 “开科取士,天下为公”;没看到考生们在考场上,认真演算着灵田丈量的题目,仔细组装着外骨骼的零件;更没看到程明和张谦,在灵位前立下的誓言 ——“就算付出再多代价,也要让格物科,照亮天下凡人的路”。

血谏的余温,还在修真界的土地上蔓延。它像一道刺目的光,刺破了世家垄断的黑暗,也像一颗沉重的种子,在凡人的心里扎下根,终有一天,会开出公平与希望的花。而这场用生命换来的试点,只是格物科推进的第一步,也是修真界格局重塑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