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粮仓爆破(2 / 2)

“快装米!” 王铁山大喊一声,第三队的人立即冲上去,用布袋装灵米。张老汉抱着一袋灵米,眼泪掉了下来 —— 这袋米,够他和瘫痪的老伴吃一个月,再也不用靠挖野菜度日了;刘婶把灵米分给身边的孩子,孩子们捧着温热的灵米,眼里满是惊喜,有的甚至忍不住抓了一把放进嘴里,大口嚼着;阿牛则帮着老人装米,累得满头大汗,却笑得格外开心。

王铁山站在炸开的粮仓前,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既欣慰又沉重。他走到粮仓的残墙上,从怀里掏出一块木炭,在墙上写下八个大字:“格物致知,以爆易暴”。这八个字,是他对林默教给他的格物精神的理解 —— 格物学本是为了传递知识、给人希望,可当世家把路堵死,把人逼到绝境时,只能用暴力对抗暴力,用爆破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铁山哥,快撤!净血军的大部队来了!” 一名放哨的少年跑过来,声音带着慌张。

王铁山回头一看,远处的路上,出现了一队火把,火把的数量有上百个,显然是净血军的大部队。他立即下令:“大家快撤!带着灵米回各村,把米分给饥民,然后躲进山里,等风头过了再出来!”

农民们抱着装满灵米的布袋,快速撤离。王铁山走在最后,他回头看了一眼粮仓墙上的八个字,又看了一眼冲过来的净血军,心里没有害怕,只有坚定 —— 他知道,这次爆破只是一个开始,只要还有农民没饭吃,还有世家在压迫,就会有更多人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反抗。

净血军赶到粮仓时,只看到炸开的后墙、散落的灵米,还有墙上那八个刺眼的大字。赵虎骑着灵马,看着墙上的字,气得浑身发抖,他拔出腰间的雷光剑,一剑劈在墙上,将 “格物致知,以爆易暴” 八个字劈得粉碎:“反了!真是反了!一群泥腿子,竟敢炸我赵家的粮仓!传我命令,封锁所有村庄,凡参与炸粮仓的,一律满门抄斩!”

修士们立即行动,骑着灵马冲向周边的村庄。可当他们赶到王家村时,村里早已空无一人 —— 农民们带着灵米,躲进了附近的深山里,山里有之前林默教他们挖的山洞,还有储存的野菜和水,足够他们躲上一段时间。

深山里,王铁山坐在山洞里,看着洞外的月光,手里捧着一碗刚煮好的灵米粥。他舀起一勺,轻轻洒在地上,对着小穗坟的方向,轻声说:“穗儿,爹给你煮米粥了,你尝尝,是咱们自己抢回来的灵米煮的,很香。”

山洞里,其他农民也在煮灵米粥,米香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的笑声、老人的叹息声、妇女们的聊天声交织在一起,虽然简陋,却充满了生机。张老汉喝着粥,对王铁山说:“铁山哥,以后咱们就跟着你干!赵家要是敢来山里搜,咱们就用炸药炸他们,让他们知道,咱们农民也不好惹!”

王铁山点点头,看向洞外的深山。他知道,躲在山里不是长久之计,净血军迟早会找到这里。但他不后悔,炸粮仓、分灵米,不仅让饥民们活了下来,还让大家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 三百多名农民,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对抗强大的净血军,就能从世家手里夺回活下去的权利。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进山洞里。王铁山走出山洞,看着远处的青州城,心里默默想着林默先生 —— 如果不是林默教他制作炸药、传递知识,他可能早就跟着女儿一起走了。他掏出怀里的《格物论》手抄本,轻轻抚摸着书页,心里有了一个念头:等这次危机过去,他要把林默教给他的知识,教给更多的农民,让大家都学会用知识保护自己,用团结对抗压迫。

而在青州城的赵家府邸里,赵虎正对着粮仓的残骸,向赵烈阳传递消息:“叔父,王家村的农民炸了咱们的粮仓,还留字‘格物致知,以爆易暴’,显然是受了程明的蛊惑!侄儿请求增兵青州,彻底剿灭这些‘格奸’,绝不能让他们的邪术再扩散!”

赵烈阳的声音从传讯符里传来,带着冰冷的杀意:“准了。我会派百名筑基修士去青州,配合你的净血军,把所有参与炸粮仓的农民,还有传播格物学的人,全部抓起来,扔进焚灵谷,用灵火净化!”

传讯符挂断后,赵虎的脸上露出阴狠的笑容。他看着窗外的青州城,心里暗暗想:程明、王铁山,还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民,这次,我要让你们知道,反抗世家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而在深山的山洞里,王铁山正将炸药配方和《格物论》的内容,教给身边的少年阿牛。阿牛认真地记着,眼里闪着光,像一颗即将燎原的火种。王铁山知道,无论未来有多么艰难,只要这火种不熄灭,只要农民们还团结在一起,就总有一天,能推翻世家的压迫,让青州的田埂上,重新飘起灵稻的香气,让 “灵米之殇”,永远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