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数学启蒙(2 / 2)

石蛋关心矿车承重,程明便用乘法演示 “每根木轨承重五百斤,十根就能承重五千斤”;

苏巧想学伤口包扎的松紧度,程明用几何角度说明 “绷带倾斜 45 度缠绕最稳固”;

就连最抵触的赵文彬,也被程明用 “勾股定理优化剑招角度” 的演示吸引,忍不住拿起石子在地上推演。

正午时分,程明布置了第一道作业:用今天学的加法,计算矿洞储存的灵泉水如何分给五人,每人每日用量相等。林小满很快算出 “总共有二十斤,每人四斤”,却在分配时发现水罐形状不规则,难以精确量取。

“这便是数学的意义。” 程明拿出五个一模一样的竹筒,“先算出数字,再制造工具实现它。就像炼丹需要丹炉,格物需要量具。” 他取出昨夜赶制的木尺,上面刻着均匀的刻度,“这叫标尺,能让你们的计算落地生根。”

苏巧接过木尺,指尖划过整齐的刻度,突然福至心灵:“先生,若用标尺量伤口长度,再按比例配药,是不是就不会出错了?”

“正是如此。” 程明欣慰地看着她,“数学不只存在于石壁上,更在药圃、铁匠铺、矿洞和针线篮里。无灵根不是缺陷,只要掌握规律,你们能做的比有灵根者更多。”

这句话像道惊雷,劈开了五人心中的阴霾。王铁攥紧拳头,指节发白 —— 他想起父亲总说 “无灵根就该一辈子打铁”,此刻却看到了另一条路;林小满抚摸着记账竹简,那些模糊的 “大约”“少许”,似乎都能变成清晰的数字;石蛋望着矿洞的支撑柱,第一次觉得那些冰冷的岩石里藏着秘密。

午后的阳光越发炽热,程明在石壁上写下 “格物学三原则”:

万物可量:长度、重量、时间皆可数字化;

规律可算:用符号和公式描述万物运转;

知行合一:用计算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计算。

赵文彬站在石壁前,久久凝视着这三行字。他突然意识到,程明教的不是市井小术,而是一种全新的 “悟道” 方式 —— 别人用灵根感应天地,他们用数字丈量世界。他捡起地上的石子,在石板上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 “1”,代表自己是格物院的第一个书生弟子。

黄昏时分,弟子们陆续离开,石蛋却迟迟不走。他蹲在矿洞角落,用石子在地上反复演算程明教的乘法,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先生,” 他突然抬头,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我算出矿洞的支撑柱间距该是七尺二寸,比现在的五尺更省材料,还更稳固!”

程明走过去,看着他歪歪扭扭却准确的算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五个无灵根的杂役,就像五颗蒙尘的矿石,只需一点火光,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夜幕降临时,矿洞的火把次第亮起,照亮了石壁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公式。程明坐在石台前,翻看弟子们的作业,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王铁的铁器淬火比例表、林小满的药草分数换算、石蛋的矿洞承重计算、苏巧的包扎角度图、赵文彬的勾股定理推演…… 每一份都带着生涩,却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数学启蒙只是第一步。前路还有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还有无数传统势力的质疑和阻挠。但看着石壁上那五双认真刻画符号的手印,程明的心中充满了坚定。

这些无灵根的先驱者,正在用数字编织一条全新的道路。而这条路的尽头,或许就是打破灵根桎梏,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的未来。

火把的光芒透过石缝照向夜空,仿佛在向满天星辰宣告:属于格物学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